“但是应当看到,这些难点不会因为不改革而消失,今后只要启动这项改革,就仍然会面临这个问题,而且越往后推难度会越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总的判断是,宜早不宜迟,越早解决越主动。”他建议。
其次,制定官员财产公开的过渡性改革方案。在操作上可实行三个“率先”:一是新当选或新任命官员率先公开;二是新任官员中领导干部率先公开;三是财产中不动产率先公开。
对于“三个率先”会遇到的阻力,报告起草者已经预料到,所以选择比较保守的改革方案。
比如,新当选或新任命官员要接受新规则,如果这一条能够实现,经过几次政府换届,官员们都能够接受新规则,这个制度就顺理成章地实行了。
而新任官员中领导干部率先公开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领导干部作出表率,改革难以让众人服气,这样的改革不仅走不远,还会导致新的矛盾。
“财产中不动产率先公开是个技术问题,不动产的隐蔽性差,更容易监控,更容易使改革取得阶段性、实质性成效。”方栓喜表示。
法院系统升级垂直管理
报告还建议,按司法权公正、独立行使的要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探索法院系统省级垂直管理。建议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垂直管理。
“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形成司法权独立公正的制度安排。同一个官司在不同的地方打,会有不同的结果,突出的矛盾在于基层司法权受地方行政权的影响和制约。”方栓喜介绍。
地方政府干预司法,形成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法院系统管理,包括经费来源靠地方,实现法院系统垂直,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垂直管理,主要在于使地方司法权利益超脱,克服法院受地方行政层面的干预,克服由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司法公正的现象。
此外,报告还建议,铁路、林业、农垦法院等专门法院全部并入地方法院系统。
从新一届政府施政方针看,锐意推动改革的取向十分明显,改革的正能量也在逐步积聚,但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多年来改革的滞后,危机的因素也在积累。从整个形势看,改革与危机赛跑的特点十分突出。
报告在改革思路上建议:客观把握全面转型的大趋势,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化解风险和危机为导向,形成未来3~5年改革攻坚的行动路线。
“几大领域的改革都需要在未来3-5年有集中的突破,这样才能把握改革的主动权。错过了这3-5年,未来改革是什么情况就会变成未知数。” 方栓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