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市长是吃了神丹妙药吗?他们难道掌控了钞票印刷术吗?非也,我们来看这位市长心目中的投入产出。“拿我们重点建设的某个城市新区来说,现在那里的地卖50万一亩,但是整个基础设施上去了,价格就是1000万一亩。你说我举债,给我五年时间,那边配套跟城区一样成熟,我投几百亿下去,1000个亿回来了。”
偿还巨债如此有信心,给市长打鸡血的是土地财政。说白了,土地在市长们的心里,就是一棵永不停息的摇钱树。只要用力摇,树上就不断的掉金疙瘩。在城市摊大饼的运动中,第一任吃一环,第二任吃二环,第三任吃三环。环路吃完了,就开发新区、新区建完了,就搞老城改造,老城改造完了,还有农村的广阔天地,还可以大搞城镇化。小城市变中城市、中城市变大城市,大城市变超级城市。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土地财政近十年来保持高速增长,要得益于房价的高增长,两者息息相关。50万一亩的土地,配套设施改善后,就能卖1000万一亩,这其中的暴利究竟有多大,大家不妨拿出计算器好好算一算。如果说早些年房地产开发商是一本万利的话,那么地方政府经营的土地财政就是无本万利。征地可以找国开行贷款、基础设施投入可以通过BT实现,而卖地所得就是纯粹的利润。
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高房价的基础。只有房价持续走高,开发商才愿意高价拿地,土地财政的神话才能得以延续。这一点审计署的报告非常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近段时间连续的房地产调控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土地资源本身有限,因为有18亿亩耕地红线的限制,所以土地不能够无限供给;三是地方政府的投资有扩张冲动,这种情况也导致了风险的加大。
写到这里不知道大家看清楚没有,房地产调控绝对不能影响房价上涨,如果房价停止上涨了,不是要了投资客的命,而是要了市长们的命。当然说这话的时候我绝非有绝对的底气,其实负债再多,关他们鸟事。几年之后,他们要么到站下车,要么升官走人,至于欠下的一屁股债,还有下一任领导呢,当然你们会说,还有下下届呢,嗯哼,其实最终的埋单者无非是你和我这样的草民。所以面对高房价,大家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