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调控楼市,“新政”频频出台。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业内普遍不看好;而自2月20日出台的“国五条”则已推行百余日,房价调控效果并不明显。这些隔靴搔痒、花拳绣腿的“调控”政策,能把房价降下来吗?未必,房价反而可能会越调越高。原因在于:首先,国家调控的目的是抑制房价上涨过快,而不是让房价下降;其次,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背离原意;再次,调控政策只控制需求,却忽略了增加供给。
调控的“真面目”不是降房价
一直以来,大家对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的目的都不是很清楚。自我主观地认为:国家调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商品房降价。但事实并非如此,其真正目的是抑制房价上涨过快,而并非打压房地产,迫使商品房降价。
国家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呢?是因为房地产发展过快,房价上涨过快,几乎是翻着跟斗上涨的,不利于改善民生。中央政府调控的目的非常明确,调控房地产,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控制过快”,控制暴利。其真正意图是不要让房价涨得太快,但可以合理上涨,是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上涨幅度。
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也不太可能打压房地产。原因在于,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税费收入,拉动GDP增长,还要靠房地产来支撑。因此,房地产仍然会一路凯歌,在十年内指望房价下降,只是一个“美丽幻梦”。当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房价在短时间内可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趋势肯定是一路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