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政府大都照此方法,只做不说。
2012年,北京未完成年初的供地计划,这并非第一次,2005年、2006年等年度,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就多次出现未如期完成的情况。北京也不是个案,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的同期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广州、深圳已经连续四年未能完成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国土资源部的供地规划形同虚设。2012年年初,国土部设定的全年住房用地供地计划是17.26万公顷,年中缩减为15.93万公顷,最终仅完成11.08万公顷,完成调减后计划量近七成。2011年全国落实住房用地计划13.59万公顷,计划落实率62.3%。2013年,国土资源部索性大幅下调供地计划到15.08万公顷,为近三年最低。说到饥饿营销,我国地方政府是乔布斯的师傅。
惟一的亮点是,强调了保障房等的供应,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今年“新开工63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实现应保尽保。地方政府纷纷呼应,起码从供地看到了民生优先的影子,至于能否落到实处,分配是否公平,年底再说。
各个新城更是各城市不可不看的一景,无论大中小城市,无论效率如何,从国家级到县级开发区势不可少,所有的新城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兀然而立,没有历史。截止2011年年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1家,至于市县级数不胜数,以至于出现一个城市同时拥有几十个开发区的盛况。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保障土地价格的前提下,根据市场情况微幅扩大供应量,才是上上之选。至于供地多少,上涨多少,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控。
供地计划长期虚而不实,国土部还不如取消供地计划,在划定耕地界限后,单独考核保障房建设落实情况,承认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支配权,但必须让地方政府回到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本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