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
近期目标:在坚持一户一宅和标准控制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用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闲置宅基地流转。
“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来促进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多次参与国土资源部调研工作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遴杰表示。而在安徽省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已经做出了类似的制度设计。
实际上,在安徽芜湖、江苏苏州的尝试中,安徽省政府和所在地政府,对于宅基地不转让或不退回的,土地所有权人对超出规定标准部分可以实行有偿使用。江苏省苏州市则规定,进城农民自愿退出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的,该农民新购的定销房或农民公寓房可与退出的宅基地进行等价置换,只需结算差价部分。
对于这种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思路,作为全国土地工作主管机关的国土资源部已经有所考虑。
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问题,国土资源部已经开始考虑设定近期和远期两个目标,以指导包括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内的土地制度改革。
在国土资源部目前进行的专业研讨中,远期目标被涉及为,应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弱化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充实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农民宅基地与房屋完整的财产权。
近期目标则是,应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确保农民宅基地建设必要用地;在坚持一户一宅和标准控制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用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闲置宅基地流转。
中科院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经综合测算与评估表明,若按照分批推进城镇化情景,通过构建完善的农村人口转移机制、宅基地退出与盘活机制,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潜力可达1.14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