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年后北京二手房报价“跳涨” 部分房源每平涨一万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3.03.01
来源:新京报
导语:春节刚过,不少买房人过节回来后发现,北京二手房报价又比年前涨了一大截。近日,记者发现,主城区的不少二手房相比两个月前,报价明显提升,有的房源甚至上涨了1万元/平米。随着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的上涨,房主期望值也明显升高的做法让不少买房人遭遇“坐地涨价”。
成交价仍平稳上涨
根据链家地产统计,2月第三周北京市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25221元/平米,环比上周上涨0.7%。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表示,从节后市场来看,虽然价格预期不断走高,但实际成交价格并未出现暴涨,价格走势相对稳定。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部的分析师也表示,目前统计的成交价格也未出现明显的暴涨。
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二手房成交价格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但在报价上,也存在不理性虚报的现象,但如果是虚高,市场僵持一段时间,慢慢也会出现自我回调。对于破坏市场的行为,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完善市场,杜绝虚假欺诈等行为。
张旭表示,统计数据的相对平稳,有结构的因素,也就是非主流区域的价格平稳,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主流区域的涨价幅度。“但是,数据更多地反映了业主提价后,面临着较高的成交难度。即便是当下市场,也存在高价业主调低价格的情况。”
-个案
“加价10万,才过户”
二手房加速上涨,也让房主期望值升高,不仅报价上升,一些房主在成交阶段,开始“坐地涨价”。
石先生去年12月在顺义城区西辛南区看好了一套82平米的小两居,以128万的价格签了购房合同,但直到2月21日才办理面签、贷款等手续约定过户。但在过户当天,房主却“爽约”,非要再加10万元,才配合过户。石先生认为,现在同样户型的房源已能卖到138万,急剧上涨的房价让房东觉得卖便宜了,但白纸黑字的购房合同不是儿戏,双方应该有诚信,否则就用法律手段来维权。
-律师说法
细化约定是维权关键
秦兵房地产律师团马传贞律师提醒购房人,二手房买卖过程中,双方出现纠纷主要根据合同约定来维护权益,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增加补充协议,细致约定购房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保护自己的权益。
针对石先生这种情况,具体还应参考双方的购房合同来维权,比如合同中如果约定了过户时间,如果房主不来,则属于房主违约。如果没有约定过户时间,只是口头约定,则通过中介等渠道寻找业主违约的证据,同时也可以给房主发书面的邀约函,告知房主过户的时间,如果对方不回复,邀约函也可以成为维权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