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土地市场深入调控的背景下,地价结构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去年末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129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5843元/平方米、4620元/平方米和670元/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商、住、工各用途地价涨幅分别为3.34%、2.26%、2.70%。其中,商业、住宅地价同比涨幅均处于近十年来的低位,仅略高于 2008年,且全年住宅地价累计涨幅在三类用地中最低,这也是近两轮市场波动中首次出现的状况。
对此赵松解释称,从2009年以来的商住倒挂,住宅地价涨幅超过商服,到今年的接近工业地价涨幅,地价呈现结构性调整。
链家市场研究部研究员张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土地市场成交趋势除受到供应节奏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市 场预期及销售情况。2009年正是房企非理性拿地、大规模扩张的时期。而到了2012年,调控环境未变,房企拿地仍然谨慎,目前这种地价结构属于回归正常 状态,肯定好过此前房企疯狂拿地之时。
中指院报告显示,2012年,十大代表性房企在全国129个主要城市拿地396宗,规划建筑面积共计9032万平方米,拿地数量继续下降至近3年最低。
相比之下,商业地产则未受到调控的明显冲击,发展较为平稳。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租金已经连续12个季度实现上涨,2012年租金增幅为17.1%,香港和上海同期也分别实现了3.6%和2.2%的租金涨幅。
阳光100副总裁范小冲认为,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 “白银时代”,无序竞争时期已经结束,未来地产发展方向将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以及城市综合体等转移,比拼的是专业开发能力。
市场依然理性 今年或温和上涨
回顾2012年土地市场,前低后高的趋势异常明显,特别是四季度在许多城市出现供需两旺景象。这也被看作地市新一轮回暖的标志。
不过赵松认为,高溢价成交地块的溢价率水平仍处于调控以来的低值,显示当前土地市场依然处于相对平稳期,不存在因市场预期较好导致的非理性追涨。
赵松表示,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宏观经济指标持续企稳回升,房地产市场投资开发和销售恢复性增长,各项指标的持续向好,支撑了2012年第四季度地价 涨幅平稳中略有回升。中央继续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政策跟进,投资投机性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遏制。
国土部判断,综合国内外因素影响,预计2013年城市地价总体水平将小幅温和上涨。其中,商服、住宅等房地产用地价格在经济支撑与调控抑制的双向作用下,总体平稳,局部敏感波动。
对于2013年的土地、房地产市场形势,赵松表示,要加强差异化管理,密切关注房价、地价等市场信号波动较大的城市,完善土地利用的约束监管机制,确保稳定房地产用地供应、抑制异常地价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
张大伟认为,目前部分城市对土地出让都制定了某些政策,要求在超过溢价率限制后竞争配套保障房等,从对市场的实际影响来看,这样从数据上的确避免了创造历史新高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剔除保障房等因素之后,其价格对市场的影响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