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干预渐生“抗药”性
对于“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行政干预房地产市场的手段,即便是房地产调控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住建部,也一直左右为难。在接受全国人大专题询问时,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就曾表示,“限购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替代性政策出台之前,限购政策不能退出”。
然而,当前包括住建部在内的中央部委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行政手段干预的效果,正在衰减,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特大型城市房地产市场对这种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显现出免疫效用。
北京中原地产研究机构的市场监测显示,2012年12月10~16日,京新建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共计46.35万平方米,网签成交5131套,环比上涨118.53%,比2012年11月同期涨7.57%,创下北京市2010年实施“最严厉限购政策”以来的成交量最高纪录。
该机构认为,购房需求入市的积极性高是成交创下限购以来最高纪录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后,北京市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从即日起,补缴社会保障记录不再作为有效购房资格认定。
在此之前,北京市“最严厉限购政策”规定,在京纳税或社保缴存记录不满5年的非北京户籍人口,不得购买商品住房。此后,对于“断缴”社保的人群,北京一度承认其补缴后形成的5年社保记录购房资格。
“2012年3月的时候,我就说房价会上涨,结果你们不信。”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华远地产[简介 最新动态]董事长任志强(微博)表示,他判断,由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开复工面积不断下滑,导致未来的房地产供给预期会出现一定的短缺,房地产价格最终还是面临着上涨的压力。
任志强表示,这是政府调控政策要面临的一个难题,“我说的暴涨,不是涨多少,而是超过人均收入增幅的房价涨幅,就都是暴涨。”任志强说。而这是否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在其正式成型之前,恐怕难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