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住宅发展商不再
随着寡头竞争时代的来临,过去十多年以住宅开发商为主的行业格局,将一去不复返。
以万科、保利、龙湖、华润等为代表的传统大型住宅房企在近几年来已经迅速做出调整,进入了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多样化的领域。
较早在业内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的,是华润、富力和远洋,三家至今发展各不同,从年报和半年报来看,华润以万象城系列为核心全国复制,已见到收益;富力和远洋前期投入太多,尚在培育中。
今年年初,保利地产将商业公司独立设为一级子公司,业界惊讶地发现,保利地产的商业地产布局已成气候。在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保利地产持有的优质写字楼已成为新的城市地标。而会展、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等复合商业业态,也出现在其业态组合中。
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商业地产在2012年已为保利地产的销售贡献近200亿。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0月,保利地产旗下的会展、写字楼、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已经贡献了超过7亿元的运营收益。
即使在商业地产领域态度谨慎的万科,其商业地产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自2010年起,万科正式进军商业地产。目前,万科商业地产业务涵盖大型购物中心、社区商业、酒店、服务式公寓和写字楼,进驻全国超过50个大中型城市,总建筑面积逾600万平方米。
“未来将不存在单一的大型住宅开发商了。”一家大型央企地产商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万科总裁郁亮表示,地方土地出让中含有商业用地,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都迫使万科不得不做商业地产,而对此的思考和反省从未中断:万科做商业,仍是以服务住宅为主。
保利则明确将住宅、商业双轮驱动作为战略执行;龙湖亦如此。金地则提出“一体两翼”,以住宅为主,金融和商业地产作为双轮支撑。
融资能力的挑战
无论是规模化扩张,还是进入商业地产带来资金沉淀压力,所有的开发商都将面对一个多元化融资的问题。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观察过去几年来的房企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在市场行情向上时,房企的利润来源于房价和地价的上涨,存货规模驱动利润增长;在市场行情向下时,降价和存货减值风险会带来房企利润的双杀效应。
从财务报表来看,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负值。这意味着,房企需要持续的融资来保持运营和增长。
世联地产研究部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会带来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面临高利率的环境。在未来,能够采取恰当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结合的房企,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这是市场的大趋势。
广东省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黄毅文表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偏紧是常态。以房地产基金为代表的融资方式,将会逐渐取代以银行为代表的融资方式,成为未来房地产融资的主流。
德信资本董事长陈义枫认为,房地产行业格局会产生大的变化,房价自然上涨、土地增值红利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行业的利润率会下调,房地产企业要寻求模式的突围,因为轻松赚钱已经不容易了,要很辛苦的赚钱了。
同时这个行业的竞争必然会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大型开发商,央企、上市企业、50强、100强,会得到更多金融资源的倾斜和支持,两极分化很严重,金融的这种选择推动和促进地产行业的整合分化。
因此,陈义枫指出,融资能力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核心竞争力,融资模式的创新成为房企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个探索创新中,有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开发商或者与地产基金紧密合作,或者自创地产基金平台如保利、金地、华润等,把它当作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在新的整合大潮中,就可以逆势扩张,获得赢得下一个局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