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与建言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还处于产值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低、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交易成本高的“三低一高”阶段,尽管现阶段农民工薪资水平大幅上涨,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其基数小,大大低于其应得的水平。
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人口红利明显,在建筑行业尤其如此。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表明这一优势不复存在,国内施工企业在国际上竞争时以前的优势将逐渐丧失。
农民工薪资上涨能够从客观上促进建筑产业转型,提升技术含量,加快工业化建筑的步伐。
而在理性看待建筑业农民工薪资上涨的同时,政府部门、建筑企业、行业组织、农民工自身还应从不同的层面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将农民工工资上涨速度和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建筑业在规范中行走,在理性中发展。
也是基于调研,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建议一:建筑施工企业应深化对用工制度的改革,完善行业工会组织。
建筑施工企业应主动加快用工制度改革,要与劳务企业建立长期协作的紧密合作关系,要多种用工形式并存,与农民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合同关系;实行同工同酬,建立工人薪资增长的长效机制,并不断完善建筑业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改善工作条件,使农民工得到长期保障,打造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大军。
建议二:建立劳务用工信息数据库,打造调剂劳动力供需平衡的信息平台。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实行民工到相关部门定期登记、报告的制度,具体详细的规则可进一步细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据共享,保障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用以整合劳动力剩余资源向劳动力不足的地方进行调剂。降低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搜寻成本,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