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展厅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商似乎产生了一种更为乐观的新情绪“,“周一出现在广交会上的美国买家似乎比往常多,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搭乘早间的头班火车,经两小时路程从香港赶来,来自物资出口国和人口大国的需求也出乎预料地旺盛”。
这是《纽约时报》中文网描述的中国广交会的场景。周一开幕的广交会展位供不应求,买家络绎不绝,似乎预示中国出口正在恢复,而上周六公布的贸易数据也给这种论调提供了支持。海关统计显示,9月进出口总值为3450.3亿美元,增长6.3%,其中出口1863.5亿美元,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在7月出口跳水后,9月即创出口单月纪录,显示出口鼓励政策效果显现,当然,圣诞节订单也应该是刺激出口的重要因素。
出口表现优异意味着外需开始回暖,其中对东盟出口增幅较大,对美国出口9月环比增长,而美国消费增长也支撑中国对美出口。美国商务部11日公布数据,9月零售和餐饮服务业销售额较前月增长1.1%,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如果美国消费能够稳步走高,有助于中国经济触底反弹。
鉴于投资增速下降,消费增长尚需时日,出口反弹对增长意义重大。生产者价格变化也透露出经济企稳信息,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1%,但环比降幅收窄,而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1%。购进价格上涨,显示生产企业去库存可能告一段落。
当然,仅凭一月数据变化尚不能确定经济已经触底反弹,但在各国同时采取刺激政策情况下,中国出口反弹,再加上短期投资刺激,宏观经济应该走过了最困难阶段。
一方面经济出现反弹迹象,另一方面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稳定,表明刺激政策负作用并不明显,但考虑到经济回暖将伴随价格回升,因而货币政策仍应保持谨慎放松思路,避免通胀回头。
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到物价稳定,政府需要在防通胀与稳增长之间找到平衡,一要关注因出口增长导致的外汇占款增加,二要注意大宗商品价格变化。
外汇占款大幅增长局面不在,但短期顺差再现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