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统计“价格平稳”,现实感受却老“错位”
房价统计和现实经历之间有些感受错位,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以广州为例,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行业数字,目前广州平均房价在14000元左右。但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分析,一些市中心高价楼盘可以卖到4万元,郊区楼盘售价8000元,因此,平均房价统计对不同消费能力的购房者指导意义有限。
专家分析,房地产成交价格走势因区域而异,单纯均价统计难以真实反映市场变化,由于成交均价体系存在缺陷,导致消费者直观感受和统计数据之间出现反差。
在当前严格的限购政策约束下,一些开发商也逐步锻炼出“抗药性”。市场低迷“保刚需、缓豪宅”,回暖后,又反其道而行之。最后出现“平均下来没涨,实则区域轮涨”。
官方、民间数据“打架”,差距还挺大该信谁
一些购房者反映,看到商业机构的统计和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时常存在差异,且幅度相差不小。广州7月国土房管局公布楼价同比涨幅约8%,而网易同月统计则大涨22.5%。
专家分析,两者间的数据差异主要取决于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不同。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双方的统计数据背后都有“难言之隐”。政府统计难以作假,为让数据好看,不得已就会在“时间节点”做文章,通过是否发放预售证或控制网签时间等方式调节数字,防止房价出现大幅波动;而一些公布楼市数据的民间房产分析机构基本是依附商业运营利益,当房产商业机构有意力推某些区域或某些楼盘,则会特别突出相应乐观数据,制造“价升量增”紧张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