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名的学区房、地铁沿线,无论是投资还是自用,总有一些价值支撑。“刚需总是有的,结婚是等不了的。”
这种低价盘清空后,何志磊他们接着推“笋盘”,这是楼盘中户型、朝向最好的一批房子,一个小区这种优质房型一般只有几十套,能够上市交易的就更少了。但房地产调控让这些优质盘也开始批量出现。“在低价房被卖掉后,这些平常不多见的优质房源便会引来买家。”
慢慢的,到了四五月份,成交量开始逐步回升了。“调控还是那么严格,但市场气氛却在慢慢改变,人们担心再次错过买房的低点。”
何志磊明显感觉到一些房东开始“硬气”了。到了7月份,复苏几乎已经成为共识。7月10日,中赫地产购得北京万柳地块,楼面地价4.15万元/平方米,不仅成为北京“地王”,也刷新了全国单价地王的纪录。
而其他城市的新地王也频频诞生。台风“海葵”登陆南京之时,南京富力项目开盘,数百名购房者顶着台风排队买楼。夜间售楼处停电,众人仍不愿散去,纷纷靠着手机的微弱光亮完成了选房。
市场好了卖房人跳价的也多了
不过市场好了也有何志磊烦恼的事情,跳价、违约的事情变多了。“价格一上涨,房主的预期就发生变化了。”
6月份,何志磊他们帮助成交过一套64平方米的房子,单价3.1万。仅过了一个月,这样的房子单价就上涨了6000元,达到3.7万。而到了8月,记者发现这里已经很难找到报价在4万以下的房型了。
一套房子几个月之间上涨了小50万,有些原先约好签约的房东也不出现了,而且非常爽快地答应赔定金和佣金。这个账很简单:违约之后赔付的损失不过十万左右,但房东选择新买家,立刻可以多挣三四十万。
遇到这种事,何志磊他们也很无奈。作为中介,最重要的是成交,他们是撮合,需要把上下两家人都“伺候”好了。他们按照规定比例2%收取佣金,单价提升对他们来说获益有限,把房价上涨归罪于中介哄抬是中介行业这些年背的一个黑锅。“客户临时跳价还很容易造成‘折单’,因为很可能是别的中介给房主带去了更好的买家。”
“从4月份以后,房东的态度就越来越强硬了。房主一听到你要和他砍价,直接就把电话挂了。”而在房子低潮期,看房子的人少,谈价格的人更少,而现在是看房子的人多,谈价格的人更多。“我们只能去抬高买房人的承受能力,这是促成成交最现实的办法。”
在何志磊的营业部,十几名经纪人不停地在打电话,还有至少一半的业务员在外扫楼或是领着客户看房。每天的晨会,一大帮经纪人会像股市报价一样“报盘”,热闹非凡。他们把自己掌握的新房源进行更新,以便所有人都能够了解营业部最新的房况。
他们不仅要面对同事的竞争,还需要面对我爱我家、链家、二十一世纪等同行的挑战。现在,何志磊店中业务员中位数的收入是7000-8000元一个月,这几乎是此前淡季的一倍还多,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