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的总价低。地块总建筑面积是4万平方米,报价才4.9亿,如果竞争不激烈,几个亿拿珠江新城最后的绝版地对很多开发商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观点地产新媒体:目前来看,很多房企都转型做商业地产,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学民:这是正常的。随着经济发展,住宅利润空间和可挖掘的潜力已经不大,住宅已经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模式。
商业如果做得好,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很多大开发商已经在几年前转型往商业地产方面发展。力迅发展到现在也要丰富产品线,去积极拓展市场,还是会寻找适合的项目做。
观点地产新媒体:一般商业项目有培育期和成熟期,培育期基本上在三到五年,三到五年之后项目才会有正常的收益,这种情况对于一直以来都做住宅的房企,包括力迅,会不会有一些资金压力或者挑战?
张学民:商用物业对资金的需求肯定比住宅项目高,决定往商业地产方向发展肯定事先要有准备。
另外,需要三五年培育期的更多是商场、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而力迅在一些地方谈的项目都是成熟区域里的项目,一拿下来建好马上就可以看到回报,像力迅在荔湾区的项目,一年之内基本上可以实现盈利。
观点地产新媒体:力迅目前拿地方面的考虑是什么?重点是在什么区域?
张学民:我们希望每年能够拿到两三个新的项目。因为刚进入商业领域,有合适的项目就行。比如说一年做两三个项目,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有一个项目也可以。
广州一直是力迅的根据地,只不过在2005、2006年往外拓展。这两年重新调整策略,把优势资源集中在广州地区。
所以,未来几年之内根据地首选是广州,外围也要看条件,如果条件合适就会做,条件不是特别合适也不强求。
观点地产新媒体:重新调整策略,把重心放回广州,是不是在外围的项目做起来遇到的困难会比在广州本土多一些?
张学民:没有,外围项目的利润还可以。
2007年到2009年,力迅在广州发展速度比较慢,知名度也低一点。因为把精力放到外围去了,外围是闷声赚钱,对公司的品牌没有很大贡献。
这两年我们调整了策略,既然是一个本土企业,就应该把本土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起来,然后再往外扩张。
而且,我们的规模还不能在全国七、八个城市同时发展,首先把精力集中在大本营广州,把基础打好再去拓展。
观点地产新媒体:从去年到现在,力迅在面对市场形势时,销售价格和营销策略有没有做调整?
张学民:当然会有调整,我们不可能违背市场规律。
力迅只能说比同类产品做得好一点,有资格将价格定得稍微高一点。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拼命往下跌,谁都不能幸免,现在广州市中心区域的房价还是能够站得稳。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认为,未来半年降价还会不会持续?
张学民:从数据上反应来看,应该还会有适当下调的空间,但是更多是结构性的下调。
从市中心地段,或者从真正的成交价来看,我觉得下调空间很小。现在中央想把房价控制住,只要数据控制住就行,至于数据为什么降下来无所谓,专家也不关心这个事情。
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少分析认为,下半年是调控两年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流动性、负债率与融资能力等将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存亡的关键,您如何看待?
张学民: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在这几个月,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两次调低,五、六月的房价明显看到回暖;土地有很多企业在抢,也没有感觉到开发商资金紧张,为什么会出现未来几个月日子很难过的说法?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认为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会很乐观?
张学民:也不是说很乐观,是谨慎乐观。但不会很恶劣,不会出现很多人熬不住的情况。
观点地产新媒体:下半年对于中小房企而言,是不是会比较难过一点?会不会有很大的资金压力?
张学民:其实也不难过。只是大家的战略定位不同,大房企关注的是规模,所以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一点。中小企业可能项目较少,不至于销售不好资金链马上就会断。销售不好了可以先放一放,不会出现承受不住的状况。
而资金压力,我相信绝大部分开发商是可以承受的,只要把利润挤压一点,或者把内部的成本控制得好一点。
中央调控的原因是因为广大市民有太多的不满和不稳定因素才提出的,但是中央绝对不会想让房地产企业有很大规模的兼并、破产和退出。如果真的想让开发商日子这么难过、让一大批开发商倒闭或被兼并,那么社会不稳定因素可能更大。
所以,如果局面失控了,相信中央政府也会出手调整,不至于要救市,只要把调控政策稍微放松一点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