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信托“接力”,业内人士莫衷一是。
用益信托网研究员廖鹤凯认为,今年的监管层首要目标就是控制风险,对于新发的地产信托审批也非常严格,就算做续贷也是正常的融资行为,无可指责。
而资深信托人士刘擎认为,这样的“接力”赌的是政策和预期,将现有的信托变相展期,等于使兑付高峰分散和延迟。“只要是接力,后一个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般都会比上一个信托产品高,表面虽化解了眼下的兑付风险,但迟至明后年仍有兑付压力,且兑付成本将更为高昂。”
各路资金寻找接盘机会
除了地产信托自行“接力”,私募、民间资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各方面的资金也在对步履维艰的房地产信托“虎视眈眈”,希望以低价“抄底”。
有媒体报道称,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正在悄悄接盘房地产信托产品,其收购的房地产信托规模目前已达两三百亿元。
上述信托公司的广州地区负责人证实了这一点:“最近已有国资背景的资产管理在与信托公司洽谈承接项目了。”
廖鹤凯则表示,私募、民间资金等接盘方式,相比起新发一个信托“接力”,在方式上更加灵活,流程上更为宽松,受到的监管也比较少,被不少信托公司所选择。
资金“抄底”引地产信托提前清盘潮
各路资金的纷纷介入,致使房地产信托大面积提前清盘。近日,杭州工商信托公告称其旗下的昆仑置业丁桥投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提前18天清算,而刚刚过去的2月份,就已经有天津信托、山东信托、华润信托、杭州工商信托、江苏国际信托、华宝信托、中诚信托、中融信托等多家公司,或公告或被证实有房地产信托计划提前清盘。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提前清盘会损失一小部分利息,但由信托公司发起提前清盘,如能顺利实施,对于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还是有利的。
信托人士刘擎则认为,信托提前清盘其实是一种债权挤兑,虽然这种挤兑是为了债权的安全,为了投资人本金和收益兑现,但这都不改变其挤兑的本质,不影响信任危机的实质,而这种挤兑将加强债务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