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指出,现在地方政府的日子很难过,所以地方政府在不断试探政策的底线。而当前,在地方不断试探政策底线的同时,中央也有其忧虑。
2月22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级市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其中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很多地方除了房地产,没有其它产业。一些城市对外贸的依赖度又很高,在内需没有充分被启动的情况下,这些空白拿什么来取代,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尹伯成说。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向记者指出,各地经济结构转型之路相当漫长,并非朝夕可改。
对于中央的忧虑,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贺耀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发商不看好楼市,拿地意愿下降,使得地方土地收入大幅下滑。据了解,去年全国实际卖地仅完成年度计划的62.34%。而今年的住房供地计划约10.77万公顷,将比2011年实际供地量下降20.75%。
“土地出让金在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位置,而债务的压力会使地方政府想尽办法让楼市回暖。”贺耀祖说。
房价很难再次疯狂
关注楼市政策背后,最终是关心房价的走势。毕竟,近十年来调控变“空调”的事太多,而每一次调控之后房价依然大涨的事实,也让这一轮调控承受着空前的压力。
“放开十个改善需求,也许其中就有一个投资客。政策对改善性需求放松的同时,肯定会有投资客夹杂其中。但会有多少投资客入场,要看各地政策调整的力度。”置沪房产市场总监付琦分析认为,地方上政策的“微调”必将引回交易量的上升,不但可能会使现在楼市价格下降的节奏放缓,而且不排除会引发价格的上涨。
对此问题,也有开发商、投资客认为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但交易量将因此而回暖。
而贺耀祖认为,在不违反限购、限贷令政策大方向的前提下,投资需求很难大量入市,因此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农工商房产战略投资部经理施裕指出,只要开发商、购房者和投资客对今年楼市的预期不改变,那么房价不会出现大逆转。
“政策基调仍然是坚持调控,那么今年肯定不会让价格大幅上涨。各地在限购政策上微调的空间不大,但极有可能在贷款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及税费减免上给购房者一些优惠,这些措施很可能会使交易量上升。”施裕表示。
绿地集团一位中层人士称,开发商会随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做一些调整,但大型房企会按年初制定的计划来执行。
“其实业界的看法是一致的,在限购、限贷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市场短期不会出现逆转。地方上政策的变化也只是局部因素,不可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因此房企该降价的降价,实行年度计划来保证今年稳定的销售业绩才是最重要的。”绿地集团办公室主任王晓东说。
上海望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季宝红认为,只要市场上仍然是刚需占主力,那么价格很难出现大反弹,“政府现在肯定不会让投资性需求大量入市,限购的政策短期内也不会改变。”
“现在补办纳税和居住证的漏洞都被堵住了,想借此机会来进入的新投资客,几乎是没有机会的。”一位在上海的温州投资客告诉记者,虽然政策调整可能会让投资客重新获得入市资格,但是否要入市还要考虑很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