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
一则已经实行了一年多,却刚刚“被发现”的新政策,瞬间让上海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这项备受关注的政策是,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以享受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对此,有业界人士将这项新发现的老政策解读为政策“微调”。
对于“微调”的说法,上海市住房保障局予以了否认。
“这是已实行的限购政策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新政策,更谈不上什么政策松绑。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外已经有统一的口径。”上海市住房保障局相关人士2月22日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同策房产研究总监张宏伟指出,这次上海的“微调”事件之所以备受社会关注,不仅仅因为其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标杆作用,更因为其特殊的时间节点。
有专家认为,上海二月的楼市变化相当微妙,是否是以投石问路的方式来试探社会反应也未可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务院派出的中央地产调控督察组这个时候来沪,很难不让人敏感。
“全国一共派出了五个督察组,主要到各地了解保障房建设进度,以及各地调控政策执行的情况。到上海的督察组在了解了保障房和政策执行情况后,已经在上周返京述职了。”上海市规土局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对于楼市政策,上海也许与中央领导和督察组进行过沟通。从时间节点上看,非常凑巧的是,‘二套房’的消息也是督察组回京之后传出来的。”乘星行机构总经理李骁指出。
一位研究机构高层则向记者介绍,住建部和督察组负责人在沪考察期间就调控问题与上海进行了沟通。
“调控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必须保障保障房建设的进度和力度;二是去投资化,抑制投资将是长期的任务。地方在调整中应坚持这两个原则。”上述规土局相关人士说。
另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即使是此前被叫停的芜湖,就调整方案与住建部相关部门也是有过知会的。但此后受社会舆论影响,才不得不被叫停。
问题是,上海“微调”反响如此大,其内容本身真的那么出位吗?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顾建发指出,上海的这次最新解释,其实是参考了北京的限购政策,因此并没有超出政策大框架的范围。
博弈升级
上海“微调”显然已不是偶然事件。
去年10月广东佛山松绑限购,结果“见光死”,到今年安徽芜湖在春节后进行补贴随即被叫停,到广东中山市又通过上调普通商品房标准来救市,再到浙江宁波象山2月23日的“变通”限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策的博弈越来越激烈。
而与宁波“变通”限购同一日,海南三亚有开发商传出消息,从今年开始外地居民在三亚购房已基本不受限制。三亚海棠湾一位开发商甚至称,只要能拿出不同的身份证,三亚市住建部门就能给外地客户购买的房产备案。
“芜湖楼市政策放松刚刚被叫停,上海又出了这样的新闻。如果上海都没问题,其它地方肯定会跟风效仿。”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表示。
据中原地产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17个城市出台了不同的微调政策。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调整的内容除了涉及限购门槛,更多的是包括改变普通住宅标准、放宽公积金、税费优惠及购房补贴等方面。
“地方上想放松调控的冲动越来越大。‘微调’事件在不断发酵,各地都在尝试如何进行‘微调’。”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副院长陈晟向记者分析,除了在限购上调整,地方还有可能在限贷上进行调整。
“限购政策给地方政府的空间很小,但地方可能会从地产金融的角度入手。比如与当地的银行协商降低房贷利率、扩大公积金贷款的额度,降低首套房及改善型需求的契税及相关税费交易成本。”陈晟表示,这些措施并不违背政策,也将使刚需购房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