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企业文化部新任命、尚处于交接状态的总经理刘明胜则表示:“我们不允许接受采访,所以现在我也不方便说这个事。”
但他透露,“因为过去证监会没有公布IPO企业名单,现在它只是个预披露,相当于提前预公布了一下,这次可能要IPO的企业名单”。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IPO申请程序,IPO审核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10个环节,目前万达商业地产进展到第6道程序“初审”。
陈建明和全经联研究院副院长陈宝存均表示,在楼市宏观调控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万达商业地产在短期内上市,仍比较困难。
2015年成为全球不动产老大
“万达的商业模式是快买、快干、快竣工,不需要囤地,不需要通过土地升值来获取利润。”王健林在1月20日的万达集团公司年会上依然如此宣称。
但“快速扩张”的商业地产模式,也让万达吃了不少苦头。早在2003年,央行启动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颁布震动业内的“121号文”,规定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其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
这对专注于商业地产的万达带来了“致命打击”,“万达2004年憋得够戗,差点没挺过去。”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资金压力让王健林不得不开始考虑融资的问题,早在2005年初,万达便期望能够在境外IPO。
2005年,香港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大门开启,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逐渐企稳,便引入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
2005年7月,麦格理银行以5000万美元和3800万美元优先债的代价持有万达9家商业广场28%的股权,这9家商业广场,正是当时万达REITs拟上市的主要资产。双方约定合资成立商业管理公司,将万达9家商业广场打包到境外发行REITs,募集目标在10亿美元以上。2005年底,万达REITs招股文件在香港获通过。按照当时的进程,万达REITs极有可能成为内地继越秀基金之后,赴港上市的第二只REITs。
但2006年7月,国家部委联合下发严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购内地物业的“171号文”,万达麦格理REITs计划被迫搁浅。
上市不成,只能另谋出路。2006年9月,麦格理银行通过发行CMBS(即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万达在海外募集了1.45亿美元资金,这也是首笔涉及中国内地商业地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但这笔资金对处于高速扩张、资金需求巨大的万达而言,只不过是杯水车薪。2007年,王健林开始考虑让万达在国内A股上市。
在2008年底楼市处于冰点之际,万达开始上演圈地运动,并将圈来的土地作为上市筹码,先后在成都、上海、唐山等城市连续出手,仅2008年第四季度便投入了50多亿元用于增加项目储备。2009年,则在武汉、吉林、天津、长春、合肥、福州等城市先后投下巨资。这也被市场解读为是万达希望在资本市场上用圈来的地作为价值砝码,希望融到更多的资金。这是以前,其他地产公司上市前惯用的套路。
2009年初,万达引入建银国际(天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建银国际”)作为基石投资者,并同时启动万达集团的股份制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