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对普通住房标准进行调整。调整后,普通住房范围扩大,这意味着有更多居民能够享受购买普通商品房的优惠。
业内专家认为,各地对标准进行调整并非说明房地产市场调控放松,相反,在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同时,扩大普通住房范畴,有助于降低首次购房等刚性需求家庭成本,起到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的作用。
标准降低惠及刚需购房者
此次下调后,上海市将普通住房门槛设定为:内环线以内标准为330万元/套以下,内外环之间为200万元/套以下,外环以外为160万元/套以下,较2008年的标准分别提高85万元、60万元、62万元。北京的新标准则继续按照房屋区位设定,其中,标准最高的四环内北部地区达到38880元/㎡,最低的六环外地区达到了17280元/㎡。
业内专家表示,之前包括“限购令”在内的多项调控政策,主要是抑制投机投资需求,此次调整普通住宅标准则显示出楼市调控政策正越来越精细化。
以北京市为例,过去的标准是以总价区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旧的标准下,六环路内的住宅购房面积一旦超过90㎡,基本都会被列入非普通住宅范畴。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考虑到当前北京住房价格较2008年明显提高,普通住房优惠政策的覆盖率不足,为进一步落实差别化税收政策,引导合理住房消费,对标准进行了调整。
据测算,新标准下,北京市将有70%以上的新购房家庭能享受到减税优惠,若房价不超单价上限,税负减少最高可达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