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国家审计署在长沙的特派办目前则聚焦了湖南省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项目中,建设进度,以及廉租房分配入驻管理情况。
在9月之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就对外发布,今年以来,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030亿元,加上执行中追加的395亿元以及通过使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安排的280亿元,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已全部下达,而这批在地方的执行情况,即是成为审计署各地方特派办的审计重点。
上海自查,问题多
而另据本报了解,各地对于地方保障房项目的自行审查之中,也发现各种弊病。
11月底,南京政府也完成了对保障房43个项目的审计,根据南京市审计局公布的数据,投资额一共有838亿元。而3年以来,南京市及区县两级部分的审计中,也核减了保障房不合理的工程投资环节资金10.58亿元。
11月18日,上海市审计局发布了关于2008年至2010年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管理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公告,此次审计调查涉及上海市本级以及浦东新区、徐汇区、闸北区3个区,亦发现了诸多问题。
在2008年至2010年,上海市保障性住房累计新开工建设3304.56万平方米,其中经适房1007.92万平方米、动迁安置房2180万平方米、公租房116.64万平方米,累计计划投资共计931.51亿元。
其中,较为严重的有部分保障性住房政策仍不明确,经调查,上海市本级和3个区对收储的动迁安置房销售、动迁户支付超核定标准动迁安置房款等原因形成的共计17亿元差价款未明确用途。
上海审计局同时公布,部分保障性住房资金及房源管理尚不规范,三个区的部分动迁安置房源差价款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涉及上海市本级和闸北等2个区,共计5.84亿元。
上海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表示,这些弊端问题都是一直存在于全国各地的保障房建设过程当中,很多地方在酝酿保障房政策的时候,是一刀切的方式,发现许多问题后再整改,这个过程并不科学,审计也为各地的保障房政策的完善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