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保障房的全国审计正在悄然展开。
本报获悉,国家审计署针对2011年度全国保障房的专项审计工作,涵盖保障房建设及其分配的各个环节。按统一部署,12月前后,国家审计署驻全国各地的特派办就启动了此次大规模的审计,而时间跨度也将持续到明年2月底。
对于地方而言,各地相继公布的保障房完成进度、资金运营、工程质量、分配情况,尤其是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到位的真实情况,将接受一次全面的审核。
而地方的审计部门对于本辖区内的保障房建设也进行了自行审查,11月18日,上海市审计局发布了一份保障房审计结果公告,上海保障房建设运营的诸多问题也显露出来。
上海市审计局透露,经调查,截至2010年末,浦东等2个区由于动拆迁进程缓慢等原因有3万套动迁安置房逾期交付,增加财政性资金支出共计9.41亿元;此外上海保障房大型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交付使用两年以上的市属保障房基地内,实际已建成大型商业配套设施仅1.81万平方米,占计划的5%。
复旦(微博)大学管理学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表示,现在各地为了完成数字上的进度,就在保障房基地上打个桩,牵涉保障房建设各个环节当中的问题相当多,相关部门对于全国各地的保障房建设进行细致严格的审查十分必要。
核查中央资金
11月30日,太原市召开保障性住房审计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就审计署驻太原特派办即将审计太原市保障房项目作出安排,副市长级别及太原10个区县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参与此次会议。
按照国家审计署的统一安排,审计署驻太原特派办在太原的保障房审计工作,将在会议当日起至2012年2月底展开,范围涵盖太原市所有保障房项目,将资金的筹集、使用状况,特别是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本报了解,由于各地地情不同,国家审计署派驻全国各地的特派办对于各地保障房的审查前期也各有重点,记者获悉,进入12月,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对于辖区内的保障房审查,重点关注工程质量。其对辖区的审查包括从项目立项、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环节中的各个过程。
武汉特派办眼下正在对棚户区的改造工程进行审查,其审计组通过对工矿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数量和现场拆迁情况进行核实,从而掌握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的真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