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会被告上法庭
“一般出现连续三个月以上断供,银行就会联系业主,如果无法联系到,会被认为恶意拖欠,那么之后的贷款和信用业务将会被禁止,然后走司法途径,有可能将业主的房屋拍卖。” 21世纪不动产高级市场分析师周晨表示。
如果断供的房屋是期房,还未办理房产证,那么除了业主之外,开发商也会成为第二被告。一般情况下,欠款的业主会被法院要求偿还所欠的按揭款,如果不支付,那么房屋就会被执行拍卖,拍卖金额优先偿还按揭欠款。如有剩余归还给业主。如果物业贬值,所拍卖的金额还不足以支付按揭款,那么业主和开发商要共同向银行偿还,但开发商拥有向业主追讨赔偿的权利。
如果断供的房屋已经交付并且办理了房产证,那么开发商将不被涉及到案件中。
银行收紧门槛以防风险
在采访中,一位银行业人士对断供的情况讳莫如深,但却表示,楼市调控,如果楼价大幅下降三成以上或出现“断供潮”,按揭风险加大或令银行提升首付比例和利率。
“如果楼盘的价格继续大幅下降,购房者可能会主观断供,但目前的降幅应该还不会出现,现在断供就不划算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房贷业务有关负责人说。
还有一位知情人士则向记者透露,“从10月份以来就感觉到银行放贷的门槛很紧张。”
这位知情人士表示,前段时间他们这里成交了一套房子,总价480万元,客户需向银行贷款300多万元,但后来银行只批给了230万元,说是根据这位客户的情况,要控制风险。最后这位客户放弃了购房。“我后来去内部了解了一下,据说现在有的银行的确出现了少量断供,他们现在放款就比较谨慎。”
据某银行工作人员透露,根据风险溢价原则,投资人要求较高的收益以抵消更大的风险,因而提高首付比例或上浮利率将是较好的方式。此外,银行放贷时将更为谨慎,或将以“额度紧张”为由婉拒经济实力较弱或信用不佳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