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银行压力测试盲点 隐形房贷或达十万亿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1.11.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夏心愉

  某炒房团资深炒房人吕先生透露,2006年前他通过“转按揭”套现,比如一套房产本来评估价格在100万元,按照规定放贷70万元;1年后,该房产市价涨到150万,这时吕先生就按增值之后的价格找另一家银行签订新的按揭协议,这样就能多获得约35万元贷款。

  2007年开始,监管部门封堵“转按揭”,要求对已抵押房产在没有偿清全部贷款前不得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这种转按揭的方式被迫转入灰色地带,但吕先生和他的炒房团团友们则采取了一种新对策,即“过桥”。假设其购置的房屋已从200万上涨至400万,但尚有100万房贷未还,吕先生的办法是从小贷公司等融资渠道借出100万“过桥”款还清房贷,以此绕过监管,抵押房屋申请“消费性贷款”以套现,一方面还掉小贷公司借出的100万,另一方面多出一笔款项进行下一个房产投资。

  对于上述“消费性贷款”,吕先生的套路是,当贷款资金小于200万,则名义用途为“房屋装修”,后续找装修公司签订虚假装修合同;大于200万,则名义用途为艺术品投资,后续找典当行通过古董买卖虚报交易金额。

  “房价跌50%我就跑路”

  “房价跌50%我就跑路,但银行肯定比我先死。”某地产开发公司总裁高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做房地产商10多年来,他从金融机构回笼资金的办法已经升级过两次,如果他的资金链断了,那些“钱的源头”肯定很惨。

  高先生说,10年前,他造完楼回笼资金的成本很小,只要“借人头”(收身份证)开虚假收入证明,就可以从银行“贷款买房”;2007年左右,这些初级花招被监管了,他和同行们纷纷走信托渠道,因此“如果房价暴跌,信托也要出大问题”。

  当房地产信托也被叫停了以后,地产公司和银行一起开发了新花招。高先生透露,数月前,某银行为了“曲线放贷”给一家房地产企业而开出了银票,再由另一家有资金的银行对银票贴现。

  上述信贷业务负责人也表示,房地产商急缺资金而愿意给出高利率,因此这类操作确实存在部分“灰色地带”,而据他所知,还有银行将对房地产商的“变相贷款”打包成理财产品置入资产池。这些做法,都可能成为房贷压力测试的盲点。

  此外,高先生还透露,他去年手头有一块地,需要套出资金盖楼,而当时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已经收缩。他的做法是,找两家互为上下游的“自己人”贸易公司,签订一个上亿元的虚假贸易合同,再将他的土地作为“第三方抵押”,从银行贷出贸易款项。不过高先生也承认,随着银行目前对这类贸易贷款的贷后货物装船、保险手续等越查越紧,这种手段也已经行不通了。

  高先生称从银行渠道的实际融资成本已经超过了10%,但眼下房产租金回报率只有2%~3%,不计房产本身的价格下跌,这其中的年损失就有10%。对于记者“为何不抛盘”的询问,高先生回答,“跌市里,就算降价也抛不掉了”。

推荐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1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