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指导意见是,廉租房、公租房占40%,经济适用房占20%,棚户区改造工程占40%。
上海从未对外披露几种模式各自占的比例,记者了解到,动迁安置房(棚户区改造)一直数量可观,在保障房体系中举足轻重。21世纪不动产方面向记者披露,去年1月至今年7月,上海动迁配套住宅成交约932万平方米。这一数量相当于同期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的65%。
租赁房源紧缺
在上海保障房工程推进的同时,市场上的租赁房源一直保持着供不应求的状态。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月租金3000元以下的出租房源供需矛盾十分明显。往往一套房源会有两三个租户有意租赁。
据透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去年上海出现了一段时间房租猛涨的情况,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国家相关部门曾专门从北京派遣工作组,到上海对房屋租赁市场进行摸底调查。除普通居民住房状况外,当时调查小组最为关注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蚁族”住房问题。
上海某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认为,以出售为目标的保障房存在着与现实的脱节问题。根据上海第一批经适房的落实情况粗略估计,符合条件、有能力、愿意购买经适房的家庭,最多只有两万户。而上海市提出,要在2012年建成30万套经适房,严重供大于求。
李战军认为,由于困难家庭经济条件非常有限,以出售为目的的各种形式的保障房,都难以解决问题。“有房住并不意味着每个家庭都必须买房”,租赁才是更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然而,廉租房和公租房一直无法解决如何回收投资和循环使用的问题。投资方在很长时间内,只能收取房屋租金收入。造成上海廉租房中直接发放租房补贴的“货币配租”模式一直占主导地位。
专家认为,在没有暗箱操作的前提下,双限房不失为一种完善保障房体系的探索。可以增加城市的弹性容量,给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新进入上海的人才一个发展的机会。以出售给租户的方式退出,可以帮助投资方收回成本。
“即将推出的双限房"先租后售"模式可能会吸引投资方参与建设,但仍未能解决根本问题。”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研究部经理黄河滔认为,由于存在四项需要限定的条件,落实中标准不易制定,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其中,限定房价这一条尤其难以把握 ,假设双限房租户在十年后选择购买住房,房价如果参照十年前的成本,也未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