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才会赢,市静我更劲”,这是记者进入这家中介地铺便第一眼见到的标语,在红色的标语下,是三个“本月最佳业绩员工”的“大头照”。经纪吴丹(化名)热情地迎接记者入内,虽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店里仍然有四个经纪对着电脑忙碌着,虽然店里没有一个顾客。
正当二手楼市的冬天,交易的淡静从这条街道上二手地铺的变化中便能可见一斑,半年,这条街已经关闭了三间小地铺。而在距此800米的地铁口,常常有中介拿着单张、举着牌子四处游荡,或者到附近的一个热卖楼盘的门口守株待兔。然而,匆匆而过的人群却极少驻足停留。
严酷的竞争,考验着行业的生命力,同时,更让行业的无序与混乱竞争达到极端。当记者以一个买家的身份来到这家地铺的时候,还尚未到达购房环节,便已遭遇了一个一个的谎言。可以说,几乎是从进门的那一刻开始,谎言便包围在你身边,无处不在。
谎言1
笋盘没有一个是存在的
中介地铺门口贴着的盘源业内称为“水牌”,顾名思义,“水分”非常多,真实度等于零。所以,从踏入中介地铺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你已经开始要辨别信息的真假了。
“这一套,昨晚刚签掉的,所以来不及拿下来”。吴丹看记者仔细地看着门口张贴的花花绿绿的“笋盘推荐”的时候,便急忙在旁边说明,虽然这早在意料之内,记者还是做出一副心不死的样子,指着另外一套问她,那这一套呢?“这一套啊,业主早上打电话来说,要加多六七万块呢,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那这一套呢”?“啊!这套啊,要我查查看才行,您别着急,笋盘很多的,我打开电脑再告诉您”。吴丹急忙把记者拉到座位上坐下来,倒上一杯水,生怕记者会继续追问下去。
小记掰谎:
这些也许你早有过经验。比如你在报纸、杂志或网站上看到无数次“物美价廉”的好房子。事实上,笋盘都是杜撰出来的。就算真有独家笋盘,中介更是不可能张贴在门口来让对手中介顺手牵羊,因此,对于中介门口张贴的、随手派发的单张,买家看看便丢就好。
谎言2
死不认账的记忆大考验
“这有一套笋盘,80万元,我们可以直接去看房”。吴丹推荐了房子之后,记者便随着她兴冲冲看完房子,再计算价格的时候,这时候房价突然神奇地变成了“85万元”。
当记者提出质疑时,没想到对方却来了个死不认账:“不可能,我刚才明明跟您说的就是85万,我记得非常清楚”、“您可能记错了吧?我绝对说的是这个价格”、“我真的没有说过80万元,我以人格担保,您说我多报那5万元有什么意思呢?” 看着那真诚的面孔和急切表白的眼神,一时间记者真以为自己糊涂了。
而这个时候,在旁边坐的另外一个中介经纪急忙过来帮腔,“没错的,这套房子业主是报了85万。是我们独家代理的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