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病疗效,民间一直流传着“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的老话:西药讲究速效,但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之法,而中药则讲求“辩证”用药,因病制宜,追求“天地人合一”,可谓“标本兼治”。我国的宏观调控力度虽严,但吃的却是一副“治标不治本”的“西药”,前边“国十条”、“限购令”的猛药一方面是“高烧”且退且烧,一方面又出现“并发症”。最近推出的“国五条”将限购进一步推广至二三线城市,期望这次“开药”能有“速效”。但是,“西药”的表现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没有祛除病根,长期来看,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整个经济体,产生过热现象的根源是体内潜伏的毒瘤,随时有爆发的危机。另一方面,“西药”不会根据不同体质选择不同药来“配伍”,通常是好坏通杀,极可能伤及无辜,甚至“治心伤脑”,“治胃伤肝”,就像现在宏观调控造成的“治房伤经济”现象一样。
一,限购“升级”意在“退烧”
自限购令出台以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停止了狂奔的步伐,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大约有5000亿投机、投资性资金被挤出,这些出局的资金大多流向了不限购的二三线
城市住宅,导致近期这些城市的住宅价格快速上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达到及超过5%的城市分别有44个、45个、42个、38个、33个,均为二线乃至三线城市,6月数据显示乌鲁木齐、丹东、兰州、南昌等二三线城市已经取代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领涨全国房价。
显然,二三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令人深感不安,不仅有悖于房地产宏观调控遏制整体房价上涨的初衷,而且给二三线城市居民及购房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影响的社会层面更广,更容易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二三线城市的“限购推广”成为当下不可不为之举。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国五条”的调控主要是将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43个二三线城市纳入限购的“黑名单”中,并且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