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后娘养得再好,不如亲妈生的宝。”
尤其若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他人照顾得面黄肌瘦时,任何一位母亲都会心疼地将孩子抱回去百般宠爱。
如今的福州楼市中,不少品牌房企纷纷在物业服务上“自立门户”,也是同理。
据记者了解,一些开发时品质较高、地段较好的楼盘,却因后期物业服务跟不上而砸了房企品牌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开发商自建物业以维护自身品牌形象,似乎已是势在必行。
市场
主流物业房企造
泰禾、融侨、万科、融信、仁文……这些福州主流开发商的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物业品牌,随着这些年的“四面开花”物业服务人群也不断,增大,逐渐成为福州物业市场上的一道主流风景线。
事实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如今仍有不少开发商欲脱离市场上各类物业公司的服务,而采取“自建物业”的形式,为旗下各盘的业主提供专属的品牌物业服务。“我们的楼盘过去是引进深圳的一家物业公司来进行服务,但是运作了三四年后,觉得还是自己做更好”,一开发商说道,目前市场约有六成以上的物业公司与开发商都存在隶属关系。
无独有偶,不但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意识到“自建物业”的好处,而且许多购房者也表示,自己更倾向于购买拥有自主物业品牌的房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网友愿意接受开发商“自建物业”,并期待入住由开发商提供物业服务的楼盘。网友“tsubasarock”更向记者透露:“我们小区是2004年建成的,一开始物业管理还不错,但是后来大家发现物业服务渐渐松散,有什么问题都推到开发商上。我们也以拒缴物业费的形式跟物业公司对抗,再后来这个物业公司就退出小区,这里一度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直到近期才有新的物业公司入驻,但是服务却无论如何也跟不上社区刚建成时的水准了。”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道,物业公司是个微利企业,主要以服务为主,“由于业主入住时需要缴纳1~2年的物业管理费,再加上新楼没有太多维修问题,所以一般前两年物业公司比较好过,但若是后期发生各种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业主将会提出各种理由拒交物业费,反而令物业公司因资金不足而使服务水平下降,进一步引发业主不满,就更不愿交费,陷入矛盾反复升级的恶性循环,最后物业公司退出,造成物业无人管理的状态”。
那么,在同样“微利”甚至“亏损”的前提下,开发商“自建物业”又将有哪些不同?
对房企
维系业主感情塑造品牌形象
首先,开发商自建物业与市场型专业物业公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通过服务业主获得品牌美誉度,而后者则是通过服务获取利润。
“两者建立的目的性不同,就注定了其后续服务理念的变化。”业内人士何新强解释道,市场型物业公司因为有盈利需求,因此在原本“微利”的物业生存状态下,便很难继续舍得成本投入,从而难以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客观上制约了其发展,“尤其是如今物业服务成本的不断提高,而想要通过提高物业费的方式平衡支出更是难上加难,这令不少物业公司陷入尴尬”。
相对而言,“不少开发商将物业管理作为本身品牌创建的一个重要配套,因而成立物业公司带售后服务性质,没有过高的利润要求,甚至为了获取品牌回报,进而获得后期开发的客户源,甚至可牺牲物业服务利润”。
对此,泰禾物业相关负责人认为,物业服务实际上是房地产行业服务链中持续时间最长,对客户影响最大,最能体现服务价值的一个链条,往往通过优质物业服务来创造业主对开发商的忠诚度,尤其在当前的淡市之下,“老带新”的作用更加凸显,而这与物业维系感情、塑造品牌形象的努力牢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