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经济增长—撑到“极限”的放缓?
信贷的过快增长、价格上涨、电力供应紧张,种种迹象预示我国的经济似乎已面临增长的“极限”,而在国内的宏观调控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双重夹击下,我国经济放缓的势头已趋于明显。
一方面,国内的宏观调控力度过强。我们的调控当局总是看到房价高了就去压房价,管“房子”,看到物价高了又去压物价,管“菜篮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去找准病因,怎么“对症下药”,不知道“病情”轻重,难保“下药”过猛。于是,房地产市场成为抗通胀的主要战场,死盯着房价,房价不跌,货币就继续紧缩,却一刀切断了实体经济的输血管,货币政策又紧缩过度,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在拐点处晃动。
另一方面,能源供应疲软使不堪重负的国内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我国的人口是欧美的5倍,过去五年中,我们以5倍于欧美总量的速度在追求改善生活质量,消费大量的房子、车子。由“钢筋+水泥+汽车”构筑的城市化,由“钢铁+石油”构筑的工业化,有没有人想过需要多少能源去满足?中国式通胀正是源于这种高速扩张的资源需求,也使我国的GDP扩张达到极限。目前,我国的石油依存度、铁矿石、木材等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电力消耗超过成为全球第一,201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我国获取资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一旦国际油价上涨,国内石油、电力等能源供应紧张,必然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三, “拐点”附近—潜在的“晃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是通胀加剧与经济增长放缓并行,物价上行,经济下行,本身就是矛盾的,滞胀的可怕之处正是这两者结合的畸形体。房地产市场很可能成为这个人为引爆畸形体爆发的导火索。
就房地产市场而言,由于大范围执行的限购令与限价令,国家将正热的房地产经济一头按进水里,温度是降下来了,但也极有可能冷却过头!根据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房地产的价格由其自身的价值决定,并受市场的影响。在市场上,没有消费者会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买同样的另一件商品,想要回笼资金,房地产开发商难道不想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出售吗?但是,水涨船高的成本已经决定其不可行性。“干掉”房地产开发商,结果只是没有人出来盖房子而已,并不是能让所有人都能有房子住。所以,一味的限价只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在这种强制干预的情况下,房价可能会最先回落出现“拐点”,但是,我国房价拐点虽然可能先于经济放缓的“拐点”出现,并极有可能进一步将已经掉头的经济拖入泥潭。
笔者以为,为了避免由于处理不好房地产调控导致的房地产市场一次性“崩溃”,继而引发整个经济急速下滑进入滞胀区,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既要防范危机到来时措手不及,更要防范没有危机却自招危机。如果我们分析各国治理通胀的方法会发现,很少有国家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操作笨拙、威力巨大而又极易误伤社会经济的手段,但是,从“低成本”考虑,我国的央行却大量频繁的动用这一工具,对整体经济的伤害已现端倪。在此,笔者更倾向于采用央行鲜有使用的加息这一调控工具,现阶段,我国已经上调至3.25%的一年存款期利率仍低于同期物价水平,并随着物价的进一步上涨,这个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虽然我们已经错过了用加息来覆盖通胀引致的货币贬值损失的最佳时机,但矫正当前的负利率状态仍为时不晚,提高利率既可以回笼无序流动的资金,减少投资泡沫,又可以抑制货币通过非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的金融扩张。当然,还要结合其他的手段多管齐下,但无论哪种手段,都必须从根本原因入手,在房地产价格拐点与社会经济拐点出现之前就解决问题,让“拐点”远离我们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