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李耀锋:如何遏止保障性住房分配乱象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1.06.1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从三方面入手

  政府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住房市场化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即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他们有能力负担的住房,保障人们的居住权利,维护社会公平。然而,在当前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骗购、骗租保障性住房等种种乱象频频见诸报端。究其原因,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不明确、申请人资格核实困难、申请造假者违法成本过低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保障性住房分配乱象丛生。

  保障对象不明确

  政府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作过明确的界定。1999年出台的《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

  2007年修订后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很明确,前者是最低收入家庭,后者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然而,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内涵及其分类一直都没有明确界定,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更无法明确。

  于是,在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高压任务面前,许多地方政府把企业自建房、工业园区配套的员工宿舍、学校的教师公寓等等,统统装进保障性住房的大箩筐,充当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任务量。一些企事业单位打着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幌子开始“浑水摸鱼”,利用手中占有国有土地资源建造房屋并进行内部分配。

  笔者认为,保障性住房最起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申请时,以家庭的经济能力作为家庭是否拥有申请资格的必要条件判断;二是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经济能力同等的家庭拥有相同的申请资格。显然,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企事业单位的自建房并不具有保障性质,是“伪保障性住房”。它对申请人资格的判断条件是职位、职称、学历、工龄等等,当然也更谈不上向其单位外部人员开放申请。这种“伪保障性住房”实际是一种福利房,其实质是一种财富再分配。它维护的是某些特定群体的利益,而非社会所认同的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利。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3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