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中国统计局召开的高层研讨会上,与会的潘建成主任、北京科技大赵晓都宣称,中国经济经历两年时间的努力已经告别“全球金融危机”,这个结果或结论或许是对的,但其支持的论点却存在相当风险或者漏洞。
在这些时事专家看来,是否软着陆或者告别金融危机,除远离了对美元的依赖外,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在于内需。这也是对的。
那么,问题恰好出在这个内需上,内需是否不要房地产,这是问题的最大方面。
从2009年3月份到目前的3月份,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中国的增长始终相当稳定。年均增长依然实现9%的增速。中国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内需为主导的增长周期!事实上,许多重要的信心类指数包括PMI指数,从2009年3月份一直到现在都是在50%以上,中国企业的利润增长、投资回报也都在历史高位,这显示出当前的增长跟2009年其实很不一样,2009年基本上是政府制造型的增长,但现在市场的活力,内生增长活力在明显的增强,中国经济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请问潘建成主任,请问赵晓先生:过去两年,即你们所说的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份,中国房价处于什么位置,楼市的消费处于什么位置?事实是北京房价净增长10000元/平,由2009年均价14000元/平上涨至24000元/平。
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CPI维持在4.6%的平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0%多,今年计划内的银行放贷规模全年约75000亿元,一季度已经消耗10000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调控及市场紧缩已经让更充足的刚需延缓了消费步伐。
日前,建行决定提高首套房首付比至四成并在二三线城市率先执行,内部消息称工行将步后尘。这些信号预示着,银根决定房价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现在的局面是,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但分布畸形,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被通胀压得透不过气;而中央政府有钱,但中央政府不可能象九八年那样全面平均化给予地市政府以明显支持,地方政府缺钱,并且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钱景正在变得比较紧张;银行同样缺钱,缺政策缺头寸与授信。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的做法与地方银行的做法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地方银行现在对买房已经产生巨大影响,既不能回答多少时间能够按揭下来,也无法预见未来可能下派的额度,带来开发商的房子卖一半的现象比较普遍,即合同签订了,按揭资料提供了,至于能否转化为现实的成交,还依然要看银行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