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地方政府掣肘调控
事实上,这是力度空前的房地产调控年,几乎动用了各种可用的政策工具,信贷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土地政策、预售制度、行政监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10年4月17日,被称作“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国十条”出台,成为国内房地产市场“名副其实”进入调控的开始。
“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这是2010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目标。然而,结果却并不能令各方都满意。到2010年9月28日,国务院又出台五项措施,但仍然是延续了“国十条”的思路,以强化政策落实力度为主。而这一次“行政限购”成为政策调控的主要手段,此后的1个月内,全国近30个城市都陆续出台了“地方调控细则”。
但事实却并不如人所愿,到去年年底,楼市成交再度出现回暖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2月全国楼市销售量和销售额环比均出现大涨,并双双创下2010年全年成交的最高值。
为此,今年1月底,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八条”,这被认为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第三轮调控。
“综合房地产调控一年的政策走向,可以看出中央调控的初衷是好的,但总会有一些掣肘的力量。”业内一位知名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其中,地方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去年“国十条”后地方细则的难产,到去年五项措施实施后各地对保障房建设的推诿,再到如今房价“涨幅”目标的制定,按照上述人士的说法,“地方政府在这一年调控期中的决心并没有那么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