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日前在“十二五”城镇化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本世纪以来国内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城镇化发展存在低密度和分散化的倾向。对此,发改委将会研究制定一个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
“目前中国国家级和省级的开发区超过1500个,每个开发区的平均面积是6平方公里,大的是15平方公里以上。”杨伟民表示,这种分散化的开发格局,不但耕地承受不了,能源也承受不了。
杨伟民称,城市的粗放型发展,造成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大中型城市集中的人口规模、人口比例在全部城市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不合理,人口集中程度不够。“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的目标是把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并将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改善城市的低密度分散化倾向,提升城市的密集度,提升城市土地使用效率。
发改委官员的这一表态,可以看作是拉开了城市密集度提升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这将会带来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机会机遇,本期我们邀请了5位学者做客南方经济圆桌,对为什么要提升城市密集度?提升城市密集度有什么意义?以及提升城市密集度将带来什么机会?改变怎样的城市生活生态……等诸多问题一一作答。
话题1
为什么首提提高城市密集度?
朱铁臻:中国各级城市都存在盲目扩张倾向
现在城市扩张太盲目,小城市很快想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很快想变成大城市,大城市想很快变成世界级城市,这个倾向不对。现在很多地方脑子一热就大搞开发,拼命求大求全,比如北京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因为既要做经济中心,又要做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铺开得太大。所以要明确城市定位,不要随意扩张。
丁力:中国城市化当中粗放情况比较明显
我国现在城市化当中粗放型的部分比较明显。城市密集度涉及到城市发展理念的问题,目标到底是要建一个资源节约式的城市还是一个奢侈的城市。国内有50多个城市宣布要建国际化大都市,那么就得建国际化机场等一系列国际化城市的配套设施。
另外有些城市倡导田园式,建广场、花园等也会提高人均面积占有量。要根据我国的情况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每个城市要有合理的定位,要对城市功能有规划,不能盲目的攀比和使用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