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也就是北京公布“稳中有降”的第二天,北京开始集中推出土地,其中保障性住房的用地占比达52%。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部副总经理宫萍表示,在“京十五条”中,市建委强调和严格执行新建商品房中70%为中小套型住宅的规定,今年北京保障性住房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全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北京2010年住宅成交量25万套左右。比如以北京每年度达到25万套成交量为例,将其中10万套抽出,变成保障房以解决居住问题。
她认为,通过“京十五条”对于客户购买条件的限制及差别化信贷政策,较大程度地缩减了需求量,从北京市3月份的住宅成交情况预测分析可知,3月住宅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五成,如此,商品房市场的供需比例会趋于平衡,甚至于出现需求小于供应的现状,从而逐步达到稳中有降的目的。
不过,从全国而言,这场数据之战却因为口径的不同而显得越发复杂。记者了解到,合肥、上海等地的控制目标以“新建住房”价格为基准,而兰州、银川等地则以“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为基准。
“以新建住房价格为基准的计算方式包括保障房在内。而保障房价格很低,能够拉低住房整体价格水平。这意味着商品房的涨价空间就会大幅增加。政府控制房价的绩效就失去了意义。”陈国强说。
各地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公布情况
上海 2011年度全市新建住房价格涨幅低于全市年度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
兰州 涨幅不超过9%,低于当地预期的GDP增长14%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的指标。
西安 涨幅不得高于15%。今年西安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指标为15%。
海口 涨幅要低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2011年,海口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为10%左右。
济南 涨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