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购房者来说,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炒房客不会再和他们争夺房源,还在于大量房地产私募基金崛起后,以往因为开发商资金不足而造成的供应量偏紧的局面有望就此打破。只要土地能像现在一样大量供应,那么这些土地就有望迅速变成楼盘,进而改变市场的供需结构。
除此之外,“开发商与基金合作的愿望也非常强烈”,原万通地产高管、知名房产私募人士陶民说,一些房企也开始直接筹建房地产私募基金。
“近期,开发商直接组建的基金公司、PE(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扩展而来的人民币基金以及地产或金融高管的创业型基金日益增多,他们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类:私募、私人银行平台、代理公司理财渠道。其中,各大房企设立的私募基金受到的关注较多。”高和投资执行董事刘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阳光100副总范小冲表示,目前的房地产私募热,主要是地产项目的投资门槛高了,有些中小开发商做完一个项目后,后继无力,往往就选择做私募基金。还有些资金富余的个人,也愿选择投资房地产私募基金。而银行资金虽然收紧,社会资金仍然充裕,这给了私募基金机会。
外资基金纷纷参股地产私募
在内地炒房资金想尽办法变身私募进入房地产的同时,拥有“海外关系”的房地产企业则开始和外资一起布局国内楼市。
尚勇是“穆晟投资”的合伙人,这家来自欧洲的私募基金,投资者主要来自当地的富豪家族和机构投资者,他们在中国主要投资二、三线的房地产项目。
尚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大多数的外资基金都认为国内一线城市的住宅资产价格已经过高,政策不确定性强、投资风险太大,因此非常谨慎,很多基金对国内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都退潮到了二、三线城市,寻找投资机会。”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出现金地集团、首创置业、上海复地、盛世神州、中国海外发展等内资机构发起外币私募基金;而AXA、MPGA、PAG等外资机构也在与内地合作参与发起私募基金。
“除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之外,很多外资基金突然发现中国房地产业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尚勇坦言。
3月18日,金地集团在深圳召开2010年全年业绩说明会。金地商业战略管理部总经理王勇表示,金地未来的商业地产项目发展将以比较发达的二线城市为主,兼顾一、三线城市,预计五年后可以达到600亿元的规模,约占集团投资总额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