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持续偏紧,有扩张战略的房企资金短缺;一边是国内外各种资金依旧泛滥,却购房受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将大部分资金从楼市引至开发商领域,似乎有望化解房产市场上资金供需失衡的状态。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受到楼市调控影响,主流融资渠道在不断收紧的情况下,熟悉地产运营的业内人士纷纷开始设立房产私募基金,一些有“海外关系”的房企也开始尝试和外资机构合作设立房地产私募基金。
市场估计,内外币房地产私募基金将是今后房地产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一些活跃在各地的炒房客或许就此解散变身“私募”。
炒房客“变身”房产私募
昔日的“炒房团”,如今已在寻找新的出路。
在北京的一个温州私人房产投资组织的负责人张先生最近很苦恼,因为自从限购令出台后,大多数像他一样的炒房客都不能以个人名义买房,他们被迫想出了折中的方案:直接购买房地产公司的股权,或者集资开发楼盘。“不能指望银行,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资金合作方式。”张先生坦言,“房企缺钱,有钱的炒房客以较高的利率把资金借给房企,进而掌握后者的工商资信、债务债权、经营成本等财务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而收购开发商的股权,达到彻底控制房地产公司的目的。”
万得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国内共有10只房地产私募基金成功募集18.59亿美元,基金数量与金额分别为2009年全年水平的5倍和3.4倍。
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总监宋会雍认为,目前房地产投资私募基金,主要的资金来源其实就是炒房客。“不同于以前快进快出的打法,很多出资人对市场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眼光也开始放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