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八条”步步紧逼,配合加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限贷、限购等组合拳,被行政限购的区域遭遇冰河世纪,而未限购区域则在流动性充裕,通胀猛如虎也的购房惯性驱使下,再向虎山行!
以二线标杆城市成都为例,2011年2月14日坊间开始疯传成都版限购令,集中备案,导致在数据上成交量暴涨,到成都版限购令满月之际,主城区住宅销量开始走下坡,统计数据显示:限购后,成交量从之前的日均773套(限购令出台前一周)跌至日均284套(限购令出台后一周),成都商品房住宅成交套数直线下跌,从第一周4296套到第二周1732套,再到第三周成交1232套。同样遭遇调控的去年,4.17新政满月时,成都市主城区共成交住宅9263套,楼市成交呈现下跌趋势,特别是政策下发后的两周以后,单日成交量开始在100—300套之间徘徊。
然而,政策不断叠加之后,政策效应却随着边际效应而减弱。一去年为例,继“417”新政之后,楼市沉寂数月后,从9月开始,成都主城区住宅销量出现报复性反弹,再加上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到来,开发商推盘速度明显加开,成交量更是水涨船高,直到9月底二次调控,主城区住宅销量依然高企。
可见,政策和市场,政府、购房者、开发商之间,宏观经济面内的各个主体,各种因素激烈博弈,此消彼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根据最近一两个月在全国各地的调研,以及市场数据,市场一线的状况,笔者认为2011年的4、5月份,在非限购城市、限购城市的非限购区域依然会迎来传统的小阳春。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胀大势依然没有改变。货币超发,结构性畸形,通胀强烈,货币贬值,投资渠道狭窄,使得社会目前充裕的避险资金仍然选择流向楼市。这几点因素的核心就是通胀,而通胀绝非金融调控所能立竿见影。而通胀的几大元凶,短期也不会消除。首先是短期因素,货币的超发、国际环境好转导致外需的改变都将导致通货膨胀;其次是结构性因素,中国经济目前从制造业、出口拉动,转向内需和服务业拉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转型,随着经济驱动因素的转变,通胀就会偏高,如果要维持10%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恐怕要至3—5%的水平;第三是输入型通胀因素,2011年复苏更加平衡,发达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复苏将比较强劲,这将会体现大宗商品价格,在2010年基础上出现一个明显上行,加重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最后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周期(略去N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