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的主动“抢食”与被动“买单”?
据了解,早在2007年,保利地产就涉足建设了广州第一个限价房项目——保利西子湾而在今天,万科、绿地、招商地产、远洋地产、富力等全国知名房企,也纷纷不甘人后地主动参与到保障房建设中来。以战略性的眼光,开始“抢食”保障房这一香馍馍,借此在频出的调控组合拳之中,实现自身产业链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
“然而,另外一些开发商对此却是‘被动接受’,因为资本。具有逐利性,面对政府捆绑的利润不大的保障房任务,许多开发商还是始终打不起精神。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情况也不尽然。“中庚集团与北京首开集团联合拿下的地块,共181亩,必须代建500套公共租赁房,这是中庚集团首次涉足保障房建设。”中庚集团执行总裁黄海雄告诉记者,“实际上,福州市目前还没有推出公开竞标的纯粹保障房建设用地,因此也不”存在开发商主动‘抢食’之说。政府主要还是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纯政府行为建设保障房,另一方面在推地的同时捆绑保障房任务,使许多拿地的企业客观上也成为保障房建设的一员。”
提醒
切忌让保障房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需要注意的是,开发商对于“捆绑政策”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压力过度也可能会对房企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政府在推地规划中对保障房的任务设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发商在进行土地拍卖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一“旦政策过于强硬,必定会影响到开发商最后的销售和利润,甚至是整个企业的良性运作。”
此外,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峰还提醒,政府对保障房的建设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和规范的体系。“对于市场参与保障房建设的行为,采用什么形式、有怎样的规范、介入到什么地步等许多问题需要界定清楚。但无论如何,政府应该明确自身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保障房建设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