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马甸桥某商住公寓时,几个销售员围坐一起闲聊。其中一位戏谑地表示,以前项目打了很多广告都卖不出去一套,现在一个广告没打,一天卖了10套。
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京15条”颁布两周以来(2月17日-3月2日),北京市商住楼房源累计成交532套,占总成交量的32.76%,这在以前无法想象。一直游离在调控边缘的商改住产品,走出了单边上扬的独立行情。
不仅成交量放大,许多项目还借机涨价。
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京15条”颁布两周以来,北京共有29个商住楼项目有成交记录,整体成交均价为23806元/平方米,环比1月涨幅为4.91%。其中1/4的项目均价涨幅超过5%。据中原地产一项调查显示,北京超10个商住项目价格上涨,最高单价暴涨6500元。
北京京西某项目的涨价行为,引发了某业主的不满。年前该项目即将推出的LOFT(一般层高在5米左右,可以分割成两层的住宅),接受排号时售楼员称春节前一定开盘,价格约2.2万-2.5万元/平方米。“新国八条”出台后,售楼处主动联系购房人,开盘延至节后第一周。春节后,该LOFT的开盘时间未定,而价格却一路上涨,目前预计为2.8万-3.1万元/平方米。每平米上涨6000元。
风向已变
游离在“限购”之外的商住楼,很快就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关照”。
“要我们低调,不准再宣传自己销售多么火爆等等。”一位被约谈的项目负责人之一颇为担心地说。这些商住项目还被要求:对外不能宣传不受限购影响,不能与现行政策冲突;现场要将水电配套等情况予以公示,要明确告知购房者说户口不能迁入。
建委约访之后,他们担心,如果不遵守建委的非书面规定,政府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所以,他们现在对外一律表示,自己销售一般。有些项目从宣传时就避开“商住”字眼,以可以注册的小型SOHO办公室为卖点。
这一局面似乎早已经被预料到。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早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住楼本身就属于打政策擦边球,破坏城市规划的项目。针对这些打擦边球的项目,政府应该会出台相关措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