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 徐峰
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王阿忠
中庚集团执行总裁 黄海雄
世欧地产营销总监 苏小斌
中原地产福建分公司总经理 彭艳梅
今年要再开工 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这是温家宝总理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的中央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而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的相关资料也显示,今年我省计划安排逾25万套(户)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一方面由于政府对商品房的调控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倾向于鼓励保障房建设,地产大鳄开始纷纷进军保障房建设。事实上,早在2007年,保利地产建设了广州第一个限价房项目——保利西子湾。而如今,万科、绿地、招商地产、远洋地产、富力等房企,也不甘人后地参与到保障房建设中来,在新的领域开疆拓土,重谋出路。然而,在他们的热火朝天之外,福州本土的开发商似乎反应平平,这是缘何而起?在调控加码保障房计划大增的今天,他们会否变“被动”为“主动”,加入“保障”大军呢?3月8日,福州地产人士在本报新闻会客厅话出答案。
地产大鳄“转型的机遇”
主持人:有人认为,地产大鳄纷纷转向保障房建设,是看准了“十二五”规划关于大力加强保障房建设的机遇,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你怎么看待地产大鳄纷纷进军保障房建设?
徐峰:政府对商品住宅市场的调控力度明显加大,与此同时对保障房的供应随之增加,在这种背景之下,规模日益增加的保障房建设成为吸引开发商的另一块“蛋糕”。
王阿忠:商品房的建设受到限制,保障房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还是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也有极大提升,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功能的一种实现,更是一份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与回报。
彭艳梅:通过投身保障房建设,这些地产大鳄可以建立完整的产品线,从商品房到商业,再到保障房,能够促成企业产品多元化,实现企业转型。
本土开发商缘何“反应平平”?
主持人:在地产大鳄对保障房市场进行抢滩和试水的同时,本土开发商对开发保障房反应平平,这是什么原因?
徐峰:本土开发商对保障房并未有太多的涉足,主要原因是政府对这块内容并没有放开,政策上还不是很完善。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底能介入到什么地步、采用什么形式参与等问题的界定还不够清晰。此外,资本的逐利本性也使得开发商对利润相对较低的保障房市场“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