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要严格土地使用条件,集约用地,提高土地效益。重庆山高坡陡,平地少,我们搞建设每天都要“愚公移山”、劈山造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定要节约使用土地。对工业用地来说,就是要求提高“亩产量”。具体来讲,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应在50亿元以上,产出80亿~100亿元,主城区标准还要更高,每平方公里的产出应在100亿元以上。对城市用地来说,不能照搬平原地区的做法,而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重庆房地产调控目标是:双职工家庭6~7年能买房;房价的增长率做到“三个不超过”:不超过全市GDP的增长率,不超过城市职工年均收入的增长率,不超过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同时,努力使房屋月租金控制在城镇居民月收入的1/6
黄奇帆说,房地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商品房兼具消费品和投资品两重属性,是广大市民的主要财富,也是人与人贫富差距的主要标志。为此,大家都很关注房地产的调控。熙来书记说过关于房地产的一段很精辟的话:过去,共产党打天下,靠打土豪分田地,搞土地革命;现在,稳天下,也要解决好住房问题。黄奇帆说,3年前,重庆提出要建设“宜居重庆”,除了改善生活环境外,很更要的一点就是房价要合理。而房价要合理,就需要对房价进行调控,使之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长适度上涨,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重庆的调控目标是:让房价的增长率做到“三个不超过”:不超过全市GDP的增长率;不超过城市职工年均收入的增长率;不超过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率。通过这样的控制,使主城双职工家庭(平均6万~7万元的年收入),用六七年时间能够买套40~50平方米(现在主城均价为六七千元)的房子。同时,对房屋租金也进行调控,努力使房屋月租金控制在城镇居民月收入的1/6以内。
公租房配租申请的审核,要注意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不搞繁琐的审批程序,重在把握主要特征,做到实事求是
黄奇帆说,对房地产的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大致有5大杠杆,只有这5大杠杆都综合发挥作用,调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一是“市场+保障”双轨制的住房供应体系。重庆从去年开始大规模建设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去年开工建设1300万平方米,今年还将开工建设1350万平方米公租房。去年建设的1300万平方米公租房今年会陆续建成投用,其中1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实行摇号配租。对此,有人会质疑,还有3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为什么不一起拿出来摇号配租。这300万平方米将为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等重大项目的产业工人准备,这些农民工都需要住房。
现在,即将投用的首批公租房已开始进入配租申请阶段。有关方面在审核摇号配租条件时,要注意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不搞繁琐的申请程序,对原住民、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三大主要申请群体,在审核条件时重在把握主要特征,做到实事求是。对原住民,主要看他的居住状况,而不是看他收入的多少,有的原住民收入高,但由于生病或是小孩上学等原因,仍然可能居住在狭窄的空间里,只要是人均居住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就符合申请条件;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其收入多少,他们刚出来工作,没有积蓄,肯定也买不起房,当然也符合申请条件;对农民工,只要有工作,没住房,就应算在申请之列。
在供应土地时,不要做房价推高的“推手”,而要做稳定房价的“砝码”。政府推出的土地楼面价格应不超过当期房价的1/3
第二是土地调控。这里分三个层面,一是保障房的土地供应要保障;二是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要满足;三是高端商品房的土地供应要有一定的限度。总而言之,政府在供应土地时,不要做房价推高的“推手”,而要做稳定房价的“砝码”。政府推出的土地楼面价格应不超过当期房价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