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国内大城市房价的不断攀升,部分无法承受高房价的年轻人,甚至是高层次的人才,已经开始撤离这些城市。高房价,并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却是客观事实。不仅当前我国部分城市房价偏高,而且诸如孟买、莫斯科这种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城市,房价同样高的吓人。
更有些惨酷的是,去年一整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都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史无前例”严厉的调控中度过的,可结果呢,房价依然坚守高位,全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价格比2009年上涨7.4%(国家统计局数据),一线城市的涨幅还要大许多。以至于连温总理都承认房价压不住。房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对此,一方面政府还应继续加强调控,另一方面更要加快健全住房制度,尤其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近日,正在举行的上海“两会”上,传出一些相关言论。比如,俞正声书记表示:上海是具有吸引人才的魅力的,很优秀的高端人才就是愿意到上海来,但上海不能全是海外的和高端人才。对人才而言,住房是相当重要的问题,住房如果拿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长远机制,上海的人才优势将丧失殆尽。公共租赁房不能完全靠财政支撑,如果租赁房价格远远低于成本,这种租赁房的体制能不能持久?体制上不创新能走出住房制度的困惑吗?
上述问题很现实,观点也很给力。去年相关部门曾组织实施了千名上海青年科技工作者住房状况抽样问卷调查,发现无产权房者其比例高达58%,三分之二以上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因租金负担重或还贷负担重而觉得生活压力很大或较大,明显影响到他们在上海的生活质量和创新积极性。青年科技工作者只是广大上海青年人才的一个典型群体。
在住房高度市场化和高房价的现实条件下,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除了有赖于政策落实国家调控政策,切实稳定房价外,需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坚持市场化之路,继续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大力发展普通住宅、尤其是中小套型住宅,以改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住房条件。“另一条腿”是坚持走基本保障之路,让尚未具备购房能力的青年人才能有一个过渡性的安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