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博文 > 正文

东方导:房价不大降 经济无希望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1.01.11 来源:东方导博客

  2、违反了《宪法》的精神。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才可以征收农民和市民居住的土地。公共利益,就是必须指造福广大百姓的利益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项目。比如,政府要建一条道路,修一个公园,免费提供给广大市民使用,才能叫为了公共利益。又比如,某个地方政府和国内外资本家合作,修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要征地,公路修好了,通行费贵得很,这不能叫为了公共利益。现在资本家利用地方政府的公权,征这个地那个地,完全是用地制造产品后牟利,怎么能叫公共利益?所以,地方政府和国内外资本家征地建商品房,打公共利益招牌,是违法的,不得人心的。有些城市的拆迀户,很聪明,早就了解了开发商的底细,当开发商指使地方政府去强拆时,他们就把党旗、国旗插在房子上,这一招,还真灵,强拆有时还是搞不下去。

   3、卖高价地推高了房价。大家都知道,现在地方政府卖地时,就是拍卖时,卖的是楼面地价。如一亩地,算666平方米,容积率为3,就是约2000平方米。这2000个平方米,就是规划允许开发商建的商品房的面积。算出每个平方的建筑面积的地价,就是楼面地价。为什么说卖地推高了房价呢?如北京朝阳区2009年一块地,拍卖成交时楼面地价为27000元每平米,而当时旁边商品房卖价只有26000元每平方米。这就是面粉贵过面包的怪事。但是,开发商敢于以高价不计后果买地,是有原因的。一个心照不宣的把戏是,这个地王拍卖一搞,媒体一炒作,房子要涨价的新闻一传播,周边的商品房,就很快被善良的百姓买进了。所以,地王,有时只是开发商玩的炒作的把戏。至于拍买交的保证金,他们不会太在乎。

   以上分析的是地方政府卖地收7万亿元应不应该的问题。这个道理,普通人都好懂。现在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地方政府收7万亿的危害,即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危害。请注意,我是讲的长期增长的问题。

   什么叫长期增长呢?它的真实名字,应该叫国民经济长期真实增长。如一个工厂,去年生产了100个开水瓶,10元一个,今年又生产了100个开水瓶,20元一个。去年的产值是1000元,今年的产值是2000元。显然名义产值增长了,但真实的产值并未增长,还是100个开水瓶。经济长期增长决定于4个因素:1、物质资本即生产设备、工具、工厂;2、人力资本即人的才能技术;3、自然资源,即自然界提供的矿产、物质、原材料;4、社会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因为生产任何产品,都离不开这4项。而要利用这四项去制造商品,离不开一个条件:那就是钱!每天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要维持生产、扩大生产、提高技术,都不停地需要钱。他们的钱从那里来?一是向银行借,一是向民间借高利贷。政府卖地收走了7万亿,就是政府支出多了7万亿。这7万亿的卖地收入,是通过开发商为媒价,从市民那里收来的。就是说,“十一五”期间,市民交了7万亿到地方政府的手里。这样,国民储蓄就少了7万亿,在可贷资金市场,民营企业要想融资,就难多了。万般无奈,真正做制造业的,只好去民间借高利贷,而高利贷的年利率是12%至60%。这么高的融资成本,所以把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质的单位,逼得会利润很低、甚至走投无路。

   这7万亿,虽然被政府拿去修了些马路、广场、铁路,也有些产值,但对民营企业、对农业所产生的挤出效应,是非常恶劣的。更令人担忧的是,政府投入修建的马路,是个无底洞。一些高速公速,修成通车后,便每年开始维修。今天东边挖一块修,明天西边挖一块修。维修费也贵得惊人。仅仅节约下这些公路的不必要的维修费,可以帮民营企业、帮农民办多少好事呀。所以,政府的卖地收入多了,并不是好事。

   由于高地价推高房价,使居民必需品的房子给开发商带来暴利,使房地产像一块海绵一样,把资本流从其他产业领域源源不断吸过来,使新兴产业缺血失血,实体经济无利可图,而房地产领域泡沫越来越大,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运行。所以,房价不下降,中国经济将毫无生命力可言。这也是美国毅然不顾银行倒闭风险,刺破房地产泡沫的终极原因。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3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