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迎来房产税时代,房地产进入持有环节征税的新时期。
1月9号召开的重庆市两会上,重庆市政府表示将对房地产加强财税调节,并确定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据悉,财政部已经原则同意重庆开征商品房房产税,具体实施方案由地方政府制定,报财政部备案。重庆市正抓紧完善相关方案,有望在今年一季度出台文件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
这个重要的信息,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疯狂投资时代、豪宅至上时代告一段落。
从重庆开始进行的试点,目标在于通过抑制高端住宅,调节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结构。重庆房产税具有鲜明的特色,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房产税的特点。
首先,重庆征收房产税用于保障型住房建设,中国房地产从2003年以后的又一次双轨制时期,也即保障型住房与商品房并重时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庆将完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今年新开工公租房1350万平方米,通过加强土地供应、税收约束等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结构合理、供求平衡、秩序规范。“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加强财税调节,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
可以想像,商品房将成为重庆市政府保障型住房资金的重要来源,不论从地方财政还是城市化、保障体系的成本,商品房都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重庆房产税的开征并不意味着对土地财政的彻底替代,而是实行土地财政与房产税并存的双轨制,这是中国新一轮改革中出现的双轨并行局面。
我国对土地财政依赖极其严重,非朝夕可解。按照财政部12月公布的数据,前11月全国的财政收入是7.6万亿,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为3.65万亿元左右,预计全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可以突破8万亿元,如果按8万亿元的保守估算,2.7亿元的地价款收入将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33.75%,占据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国土部2010年全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18.5万公顷,同比增加约140%。但计划不如变化,各地方政府并没有如期完成土地供应,而是以饥饿治疗在年末推动土地价格节节上升。
据中原地产的数据,2010年前8月11个城市完成全年商品住宅供地计划的47%,土地出让金收入却已达2009年同期的76%,除上海外,一线城市只完成2010年供地计划的20%-30%。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前9个月,全国105个城市累计供应住宅用地同比增加58%。前11个月,全国120个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和成交面积分别同比增加43%和40%。12月,全国120个城市共有5966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入市交易,达到本年度峰值,同比增长11%,环比增幅则高达35%。最终全国120个城市全年住宅用地累计供应量高达4.58亿平方米,同比增加3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80%的增幅。
一线城市(含杭州)仅上海超额完成土地供应计划,深圳、北京完成率分别为76%和61%,广州完成率最低,仅为41%。二三线城市完成率普遍好于一线城市,但温州、重庆的完成率仅为27%和23%,成为完成率最低的城市。说明重庆市对于土地之依赖,对于饥饿疗法手法运用之娴熟。
第三,重庆房产税征收门槛较高,税率有可能高于预期,所得可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