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土地动态 > 正文

未来新增建设用地 不再纳入土地储备范围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1.01.04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未来新增建设用地,将不再纳入土地储备范围。”近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在参加“金融危局下的土地金融制度突破”论坛时表示,正在修改中的《土地管理法》将对土地储备制度进行修改,而土地储备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限定土地储备范围。“今后在限定范围内,将只对‘三旧改造’等存量建设用地及重大建设项目用地进行整理和储备”。

  学界、业界诟病多时的土地储备制度,终于将有所松动。

  王守智称,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地方政府垄断和控制土地市场的工具,其作用已经超出了成立时界定的土地供应保障的范围,而成了推高地价和无限度扩张土地财政的工具。

  更危险的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的手段拉高土地价格,再将土地向银行抵押,从而将风险转嫁至金融系统。

  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一直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委的联动,以防范可能由土地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以地生财”的隐忧

  2010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注定会再创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2月28日,北京市土地出让金合计达到1587.4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600亿元;上海土地出让款收入为1475.77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天津的土地收入也接近了900亿元。也就是说,仅京津沪三地的土地收入就有望突破4000亿元。据不完全估算,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总和有可能突破2万亿元。

  支撑这巨额收入的制度性工具,正是土地储备制度。

  这一制度最早于1996年出现在上海,后发展于杭州,并随着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中对该制度的首肯,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到2007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时,土地储备机构早已遍布全国各个县市。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正是中国的土地储备制度,造成了中国从政府利益出发、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也就构成了推高地价的机制:政府以非市场化的方式低价收储土地,然后再以市场化的方式高价出让土地,居间经营,以此获得巨大的收益。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3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