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隆中对,三分天下计。
12月22日,随着福州第一座万达广场在金融街顺利开业,王健林在海西首府所描绘的“万达蓝图”首次实景呈现在人们眼前。
而历经数十年大小商圈的捉对厮杀后,福州已形成“北东街,南万宝”的两大商圈体系,在万达广场择机强势入驻下,榕城商圈真正的“三国演义”已经开始!
那么,所谓商圈“三国”,各自有怎样的特点,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三大商圈的繁荣和发展,“三国时代”又将持续多久?
天下三分
东街口商圈
魏
东街口商圈是形成最早、规模最为健全的“龙头老大”,如同三国之魏国,可谓“幅员辽阔,兵多将广”,商圈内汇聚东百、大洋、东方、新华都、冠亚广场等“五子良将”,领衔全城商业风潮。
然而,魏国虽未败于外敌入侵,但却湮灭在内部司马氏的蚕食中。同样,近几年随着大福州城市规划的迅速发展,东街口商圈街道狭窄、交通拥堵、停车位稀少、物业老化等自身缺陷愈发凸显。“尤其是地铁沿线改造将造成东街口人流分散,负面效应不可忽视。”业内人士林先生指出,曾经如日中天的台江百货、华联商厦,其最终没落就与中亭街改造密不可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地铁改造带来的人流分散,也可以缓解目前东街口超负荷的人流量。”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认为,首先,如今的东街口实际上已是“步行街”,又有丰富的公交线路相互通达,可以车代步,从长远看地铁反而丰富了交通线路;其次,东街口紧临三坊七巷,又是鼓楼区传统中心,它承载了更多福州历史文化元素,这“头把交椅”不会轻易让出。“当然,未来的东街口商圈也必然面临着改变。”世欧地产营销总监苏小斌解释道,如今新一代城市综合体已纷纷出世,老东街口商圈内的百货如何“拆招”,扬长避短,保证营业额,破题在即。
万宝商圈
吴
历史上的东吴在草创之初连遭重创,其领军人物先后在壮年殒命,但随后靠着君臣齐心、百姓拥戴,实力渐强,最终在赤壁一役彻底奠定了天下三分有其一的坚实基础。
这一发展进程,与万宝商圈的演变发展何其相似!
2007年,一切“从零开始”的宝龙在开业之初就不被人看好,半年免租金期结束后的退租风波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家家贴着转让公告的萧瑟场景还历历在目。“直到金逸影城进入后,万宝商圈似乎才迎来了‘赤壁式’的拐点。”林先生说,金逸在万宝处于价值洼地时抢先入驻,许多人来宝龙就是看电影,随后餐饮和其他娱乐业又重新焕发了活力,留住了人气,最终盘活了整个万宝商圈的消费氛围。
真正能留住人气的不是一次或两次购物的零售式消费,而是餐饮和娱乐的无购袋式消费——王健林的“无购袋式消费”理论,用来形容万宝商圈的复苏和崛起,再适合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