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土部重申小产权房将有条件转正属误读,国土部强调,对于各地发现的小产权房问题,将采取“一案一处理”的方式。最终小产权房的清理方案要上报国务院批准,全国小产权房,要等到小产权房处理政策出台后一并处理。
为什么小产权房一直得不到转正的政策,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小产权房实质上暴露了中国高房价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长期追逐土地价值最大化的结构,小产权房的差价实质上反映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对于高房价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
在诸多对冲商品房上涨的工具中,小产权房是其中一道洪水猛兽,对于商品房市场冲击很大,特别是对于土地财政依赖症很严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大家都知道,戒烟和戒酒对于上瘾了人是非常难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戒断综合症”。土地财政依赖症也是一样,存在土地“戒断综合症”。现在尚未找到解决的办法,从最近的“十二五”规划淡化GDP更关注居民收入增长的改变中,实质上也是在解决地方为了GDP搞地皮的现象。
不过,淡化GDP增长并不能意味着政府可以不顾增长放缓,特别是在调结构重塑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投入还是很大的,这就刺激了政府扩张的本能,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找到替代搞地皮的土地财政依赖的工具,并不容易。这种症状在土地市场低迷之时,表现的非常强烈,地方增长陷入困境,赤字不断地扩大。
其实,土地财政并非没有威胁,其中一个重要的威胁就是小产权房。记得去年一个中部小市长就曾经说过,我们这里的私房盛行,土地很难卖。那个炮轰高房价的副市长就说,临湘市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私房占有量非常巨大,所以不存在缺房,地方政府地价卖不起来,不存在政府炒地一说。这个副市长最终被调到学校教书去了,他的言下之意在于,小产权房太盛,会冲击地方财政,当然也会冲击高房价。商人的目的是赚钱,不在意价格高低,他们关注的是利润的大小。因此,小产权房的存在,对于当前的土地财政是一个致命的冲击,当然,对于商品房市场也是一个冲击。
中国目前小产权房建设面积达60多亿平方米,数量非常庞大。小产权房是农民自发建起来的房子,由于长期处于“事实婚姻”无证驾驶状态,小产权房自诞生以来就不被国家承认,因此,积累了很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产权房的出现打破了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是真正市场化意义的商品房,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