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作假 顽症还需重药医
除了一手房交易中的那些不正当手段,二手房买卖中也存在不少的“猫腻”。其中,吃差价所造成的房价抬高应是购房者最深恶痛绝的。
“前几年楼市火爆、房价攀高,加上二手房市场透明度不够,买家和卖家信息不对称,一些房产中介看到有机可乘,便在交易中欺上瞒下,赚取差价。”上海久欣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他已经代理过多起这样因中介的欺瞒被戳穿,从而引发的法律纠纷。
据悉,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位温州的购房者发现经中介人员介绍而买下的一套位于上海浦东的商品房,最后成交单价竟是上家购买时的3倍多,再乘上面积的话,房屋购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额达到200多万元!
“虽然那个时候上海楼市确实处于较疯狂状态,温州购房者也是冲着投资目的去的,但也没有上家才持有半年多,房价就翻两个跟头的。由于对上海楼市及交易流程并不熟悉,且基于几次愉快的合作后而给予的轻信,让中介人员钻了大空子。”发现真相后,购房者惟有对涉嫌欺诈的房产中介采取法律行动。
事实上,还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上述房产中介人员欺上瞒下吃差价的手段在全国二手房市场上都已司空见惯,不过如果让二手房买卖双方有接触的话,很容易被揭破,所以有些中介干脆让“自己人”直接买入上家的房屋,自己再以高价转手,差价所得远比佣金来得高。
所幸去年的“国六条”掀起新一轮房地产调控风暴后,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中国房地产经纪执业规则》等针对性文件,刮起了一场房地产交易秩序的整顿风,特别是明令禁止房产中介吃差价,并要求做好交易资金的监管。
不过,还是有业内人士指出,政府目前颁布的文件虽措辞严厉,但仍以指导为主,处罚力度还不够,而且提出的有些措施还没有细化执行标准,所以在地方落实方面可能带来滞后反应。
楼市最怕信任危机
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不但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民生,如果被一群惟利是图的不良人员弄得乌烟瘴气,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房价在近几年步步登高,投资性购房增长过快、部分地区供需失衡、开发建设成本增加等都是理由,但因开发商、中介等哄抬、囤房、虚假宣传、合同欺诈、吃差价的不正当行为所造成的房价虚高,最不应该存在。“如今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关系紧张,造成这种交易信任危机的局面,虽说有非理性因素在里面,但总体来说,一切向‘钱’看、不规范操作的开发商方面应对此负主要责任。”有业内学者这么认为。
更有分析指出,市场经济是一个诚信经济,失去诚信从而充满仇视是不健康的,很可能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乱局。所以,这种不和谐的态势真是令人忧虑。
当然,政府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要求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依法惩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且,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切实负起责任。
“从中看出,今后的房地产管理和运行规范也是一条主线,关键是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来降低风险,促进财富的合理配置。”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丁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