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料分歧发生了。王先生从外地出差回来后,观房之后,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要求将婚房一定买在彭浦一带,理由是因为他父母身体不好,更应该靠近老人家以便照顾。唱完亲情牌后,王先生又以理劝人,称把房子买在丰庄那里的话,地理位置太为偏远,将来有了小孩后享受不了高质量的教育。
陈小姐也摆出自己观点,很明确地指出,彭浦没有什么新的楼盘,基本都是老公房,即使周围寻寻觅觅到一处新盘,每平方米也要上万元了,不是双方可以负担得起的,再次,两人都在日企工作,平时相当繁忙,无暇照顾自己,离父母近些可以免去烧饭做菜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难道要去投靠病重的父母吗?
"当时我女儿告诉我女婿的想法后,我就很气,我已经做出了那么多让步,还明确说将来帮他们带孩子,他们要是搬到了彭浦去,这怎么个弄法?到时候小孩子是和父母分开住,住在外婆家还是怎么着?我觉得我完全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这女婿太不识相了!"回忆起当时,李女士还是难平心中的委屈。
"谁想到我女婿太会说话,我女儿又太心软,还是被女婿给哄得改了主意。"
王先生提出双方都让一步,鉴于两人都在浦东上班,选房还是先从交通考虑起。道理虽在,实地考察后王先生发现地铁沿线的新房更贵。当时陈小姐也同意了王先生的想法,但是一直迟迟未敢向母亲表明,只是婉转地告诉李女士,想买地铁沿线的新房子,也不一定在彭浦一带。
"我听后心里觉得挺难过的,本来他们俩结婚我就是做出了让步的,我并不是很满意女婿的家庭状况,买房我也是很费力地去帮他们参考,结果我全白做了,那段日子我也跟他们小两口有点冷战,心想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李女士说。
王先生发现彭浦一带没有新房,又不想迁就买二手房,于是便沿着地铁一号线一路北上搜索新房。终于在一处很偏远的地方,停下了脚步,他所看中的新房,比一号线北延长线到底还要往北。价格在6500元左右每平方米。
先斩后奏激怒丈母娘
我当时去看那房子,简直无法想象,房子当时已经建好了,的确很漂亮,在当时也很时髦,但是周边实在太荒,什么配套设施都没有,交通也极不便利。
"我去看房子的时候他们已经瞒着我把房子买下来了,当时真把我气到胸闷,这小两口第一次买房没经验,看着当时房价一直在升,而且还盛行买房连夜排队拿号,两个人就越发着急了,自己就做决定了!两室一厅70多平方米,我女儿还骗我说房子就在一号线边上,马上要通车了,看看,到现在也没通!"
现实的情况也证明丈母娘发飙不是没有道理。从2006年买房至今,小两口都未搬入过新房,连装修也毫无准备的动向。在陈小姐生育之前,小两口两边父母家都住,陈小姐生完小孩后,便住在娘家,孩子有李女士帮忙带着,到周末夫妻俩带着孩子住到陈小姐的公婆家一晚。
产证上三个名字引不满
房子迟迟没有装修也是另有原因,李女士说道:"买完房子后房产证上写名字的事情惹我不开心了,首付是他们家付的,我们没出一分是没错,但是装修费我们是打算出的,房产证上本来说好就写他们夫妻俩名字的,结果手续办好后发现是三个人的名字,婆婆的名字也在上面。对这一点我很不开心,装修的钱也就一直没拿出来。当时还有一个考虑,他们小两口买了之后也没打算马上搬过去住,因为交通实在不方便,所以想着等他们决定搬过去了再装修也不迟。"
王先生夫妇结婚不久后,王先生的母亲就去世了,因此房产证上留名的矛盾也自然消失了。但房子却因此空置了长达两年,2008年的时候,这套新房才简单装修出租了。
"现在他们的负担也大着呢,虽然有一套房,但两个人每个月工资加起来10000多元,一方面要给双方父母生活费,还要还房贷,还要抚养小孩,房子虽租出去,但月租很便宜,2000元左右,房贷却要还接近20年,你看这房子买的有什么作用!唉,买房子还是地段重要啊,买得不好真成了负担了!"李女士感叹道。丈母娘催婚:要么买房要么"倒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