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在这一资金流动过程中,政府不仅获得了财政收入,也获得了名义GDP增长;
其二,在此过程中,购房者的积蓄也以首付款的形式被转移,是资本集中的过程;
其三,如果政府自己印钱自己花,则损失的是自己的信用,透支的是政府的赤字,而现在,透支的却是最终购房者的未来收入!
于是,你便可以理解,为什么谢国忠会说中国的房价应该被看做一种税收。
那么,面对如此劣势,空方还有什么最后的王牌?作者又有何底气坚称房价必跌?这最后的王牌,便是“经济规律”。本书后几章的说明便着眼于此。是的,市场运行有其内在规律,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放眼各国的房地产历史,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没有只涨不跌的房价。中国的商品房市场还太年轻,没有经历过地产周期的太多洗礼。十年二十年后,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也许会惊诧那些疯狂的言论居然大有市场。是的,“看得见的手”再强势,再有力,最终也敌不过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供求关系可以被扭曲一时,却不能被扭曲永远。对此,我与本书作者一样,有着不变的信心。这种信心,就如同相信太阳升起就比如落下,相信冬天过后是春天一样,不可动摇。
但是,在某些方面,我又没有作者那样的信心。作者称房价必跌,是因为相信政府不会坐视通货膨胀,不会让中国变成津巴布韦。也许吧,但中国和津巴布韦之间还是隔着很大的程度不同,很多空间的。中国,并不是没有经历过通胀。是的,我们相信房价必然下跌,但那又如何呢?低收入者就能买得起房吗?高房价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一旦房地产市场崩盘,那么对于经济将造成沉重打击。到时候,受苦最深的,不是那些因高房价而受益的既得利益集团,而是依旧生活在困苦之中的广大老百姓。说起来,不过是“涨,百姓苦,跌,百姓苦”……
公元762年,诗人杜甫面对自己被风雨所吹破的草屋,感慨万千,长夜难眠,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然而千年过后,再品此诗,却是分外的苦涩与无奈。在这一千多年的岁月里,人类取得了技术上的惊人进步,然而,“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真的实现了吗?放眼望去,我们看到的是高房价下依旧“蜗居”在棚户区,城中村的普通百姓,是理想无处安放的“蚁族”,是本应成为中产阶级,却被沉重的负债压垮的“白奴”,是理性面对房价,却被现实无情惩罚,被嘲笑奚落的“傻空”,是借助房地产完成资本积累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数量巨大,白白浪费资源的空置房……凡此种种,让人怀疑,究竟历史的进步,体现在哪里?诗人的梦,离我们是更近,还是更远……
是的,房价必跌。但跌了,就能迎来人们期盼的平等吗,就能迎来真正的“和谐社会”吗?
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