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戏,更会出戏
在与多个温州人的沟通过程中,记者发现,“炒房”在温州,几乎已成了“全民运动”。他们大多认为,现阶段并非“炒房”的最佳时机,“时不时爆出来的‘温州炒家’重回市场,那大多都是开发商的炒作而已”。
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大多数人知道温州人炒房是为了“赚快钱”,可不为人知的一面即是,温州人赚快钱,还从“温州老乡”身上“做笼子”。
在温州,真正有胆识、有气魄的还是那些有资金、有资源的地下炒房团。
据了解,地下炒房团分两种,一种是替开发商融资,也就是假按揭,他们同开发商勾结,可以不付首付款而“买”入房产,签订购房合同后到银行贷款,其获得的好处就是低价获得几套房产,价格往往是开盘价的五至七折;另外一种是地下炒房团完全独立运作,以小搏大,以少量首付款获得大量银行贷款,还把房价下跌的风险转嫁给银行。
为何说温州人还“做自己人的笼子”?其实,在炒房过程中,带头的炒家是会在开发商与“后来的炒家”中赚取“差价”的。但这一点并不妨碍温州人的团结。
“大事精明一点,小事糊涂一点”以一位温州人的话说,他们的聪明大多出于此。与此同时,大多数在汉的温州人也坚信,“温州人再聪明,也敌不过武汉人。”
温州炒家擅长“做笼子”,此举好比“做戏”一般,他们更看重“做戏”的时机。当下的楼市还未“复苏”,在他们看来,楼市倘若“一湾死水全无浪”,就必须得用力“搅一搅”。
等到大家都愿意“看戏”时,他们“做戏”就会更带劲。
此外,大多数的炒家都认为,楼市新政是一把双刃剑,现在可以说基本印证了大家的判断,新政一方面可能会加强市场的调控,确实能够遏制房价的上涨。但另一方面,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健康较快的发展。
那么,楼市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明年的6月份会是一个分水岭,是政策的分水岭,也是温州资本重新选择的分水岭。